文档详情

第三十一章 肠梗阻_培训课件.ppt

发布:2016-11-26约1.38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十一章 肠梗阻 概念 肠管内容物通过障碍。 痛、胀、吐、闭四大症状。 一、按肠梗阻发生的基本原因分类 机械性肠梗阻 (1)肠腔堵塞:如蛔虫团、粪便、异物、结石等。 (2)肠壁病变:如炎症狭窄、肿瘤、肠套叠、肠道先天畸形等。 (3)肠管受压:如肠管扭转、粘连带、嵌顿疝、肠道外肿瘤压迫等。 动力性肠梗阻 血运性肠梗阻 二、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类 1.单纯性肠梗阻 2.绞窄性肠梗阻 三、按梗阻部位不同分类 高位肠梗阻(指空肠上段) 低位肠梗阻(指回肠下段、结肠梗阻) 四、按梗阻程度分类 完全性肠梗阻 不完全性肠梗阻。 五、按梗阻进展速度分类 急性肠梗阻 慢性肠梗阻 病理和病理生理 局部病理生理改变 肠蠕动变化 肠腔膨胀 肠壁充血水肿 肠壁坏死穿孔 全身病理生理改变 体液丧失 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感染和中毒 休克、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一、症状 痛、呕、胀、闭是各类肠梗阻共同的四大症状。 腹痛 呕吐 腹胀 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 二、体征 全身情况 腹部体征 直肠指检 实验室检查 X线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典型的肠梗阻具有痛、呕、胀、闭四大症状,腹部可见肠型及肠蠕动波,肠鸣音亢进,全身脱水等体征,结合腹部X线检查,明确诊断并不困难。 鉴别诊断 机械性与动力性肠梗阻的鉴别 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 高位肠梗阻与低位肠梗阻鉴别 完全性肠梗阻与不完全性肠梗阻鉴别 治 疗 肠梗阻的治疗原则 ----是纠正因梗阻所引起的全身生理紊乱和解除梗阻。 一、基础疗法 1、? 胃肠减压 2、?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 3、 防治感染和中毒 二、解除梗阻 (一)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 (1)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 (2)动力性肠梗阻。 (3)蛔虫团、粪便堵塞所致的肠梗阻。 (4)肠结核等炎症引起的不完全性肠梗阻、 肠套叠早期。 在治疗期间,需严密观察,如症状、体征不见好转或反有加重,即应进行手术治疗。 (二)手术治疗 适应证: (1)绞窄性肠梗阻。 (2)有腹膜刺激征或弥漫性腹膜炎征象的各型肠梗阻。 (3)应用非手术疗法,经6~8小时观察,病情不见好转,或腹痛、腹胀加重,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脉搏加快,血压下降或出现腹膜刺激征者。 (4)肿瘤及先天性肠道畸形等不可逆转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肠梗阻。 一、粘连性肠梗阻 肠套叠 肠套叠临床上有三大典型症状:腹痛、血便和腹部包块。 肠扭转 钡剂灌肠X线检查见扭转部位钡剂受阻,尖端呈“鸟嘴”形。腹部平片可见极度扩张的“马蹄铁”状乙状结肠肠袢。 肠蛔虫堵塞 由于蛔虫团、胆石、粪便或其他异物等肠内容物堵塞肠腔,称肠堵塞。是一种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儿童多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