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金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七届二中全会 1、时间:1949年3月5日至13日 。 2、地点:河北省西柏坡 3、内容: ①工作重心的转移:由农村到城市 ②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 ③党的总任务: ④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 、意义:会议为迅速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的彻底胜利 ,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本节知识点概括 一次典礼: 开国大典 (过程、意义) 二个法律:《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名称、内容、性质、作用 ) 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内容、作用 ) 四次会议 :七届二中全会、一届政协、一届人大、二届政协 (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曾联松 《义勇军进行曲》作者 田汉 聂耳 共同纲领 旧政协: 指抗战胜利后不久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间?地点? 通过了什么决议?实施了没有? 1946.1 ;重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从左起依次是董必武、周恩来、李济深、刘少奇、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张澜、林伯渠。 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审议批准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表决票票样(1954年) 根据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所代表的民主广泛性有何根本不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2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4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18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 第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2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开启了新中国崭新而漫长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历程。六十年来,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然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历经坎坷和曲折。“文化大革命”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的践踏,人民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民主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拨乱反正,依法治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共同的夙愿。按照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成为祖国统一大业进程的重要里程碑。在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问题一定能解决,祖国一定会统一! 课标学习要点: 课标学习要点: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 2.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5.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归纳) 新中国近60年历史(1949年至今)回顾 历史分期 时段特点 历史年代 新中国近60年历史(1949年至今)回顾 改革开放新时期 二年徘徊时期 十年文革时期 十年曲折发展 过渡时期 历史分期 改造时期 恢复时期 改革开放 1978年至今 停滞不前 1976-1978 严重破坏 1966-1976 曲折发展 1956-1966 三大改造 1953-1956 恢复经济 巩固政权 1949-1952 时段特点 历史年代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主要表现在三大制度的确立: 1、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共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 2、形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概况: 1949年9月 社会各阶层 1、背景: ①时间: ②地点: 北平 ③代表: 中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及海外华侨代表 (2)内容: ① 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