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2012年自考“中医药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核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中医药学概论 课程代码:3510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中医药学概论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医药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系统介绍中医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是其他各中药专业学习中药知识首选的必修课之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阴阳五行学说,掌握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学会病因病机分析;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及常用150种中药的来源、鉴别、功能与主治;掌握中成药与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及常用100种中成药的功能与主治。为今后中药的使用、经营、管理奠定基础。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中医药学概论由中医学基础知识、中药学基础知识、方剂与中成药基础知识三部分构成,是为医药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系统学习中药知识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篇 中医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中医学理论概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在于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特点,熟悉中医基础理论的经典著作,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史。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重点)
识记: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理解:证、症、病、症候的概念
(二)中医基础理论的经典著作(次重点)
识记: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的名称
(三)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史(一般)
识记: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在于掌握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熟悉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阴阳五行的概念(重点)
识记:阴阳五行的概念
理解: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相互转化
应用:五行属性归类及生克乘侮规律
(二)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次重点)
识记: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章 脏腑经络学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在于掌握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五脏与体、窍、液、志之间的关系。了解经络的概念以及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重点)
识记: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
理解: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应用:脏腑的主要病理表现
(二)五脏与体、窍、液、志之间的关系(次重点)
识记:五脏与五体、官窍、五液、五志的关系
理解:五脏与五体、官窍、五液、五志的关系的应用
(三)经络的概念以及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一般)
识记:经络的概念及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表里关系及流注次序
第四章 气血津液学说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在于掌握精、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熟悉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了解气、血、津液的之间的关系。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和功能(重点)
识记:气、血、津液的基本概念
理解:气、血、津液的功能
(二)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次重点)
识记: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
(三)气、血、津液的之间的关系(一般)
识记:气、血、津液的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病因与病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在于掌握各种病因的概念和致病特点。熟悉中医的基本病机。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各种病因的概念和致病特点(重点)
识记:六淫
理解:六淫的致病特点
应用:七情、劳逸、饮食失调的致病特点
(二)中医的基本病机(次重点)
识记:发病原理
理解: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的概念及内容
(三)痰饮、瘀血、结石的致病特点(一般)
识记:痰饮、瘀血、结石的致病特点
第六章 防治原则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在于掌握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熟悉中医预防疾病的基本原则。了解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的具体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重点)
识记: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理解:扶正祛邪、标本先后、正治与反治、病治异同
(二)中医预防疾病的基本原则(次重点)
识记:预防疾病的基本原则
理解: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三)中医治疗疾病基本原则的具体应用(一般)
识记:中医治疗疾病基本原则的具体应用
第二篇 中药学基础知识
第七章 中药的性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学习目的在于掌握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概念、作用、适应症。熟悉归经的概念、临床意义。了解中药的有毒与无毒。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概念、作用及适应症(重点)
识记: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概念
理解: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的作用
应用:升降浮沉与性味、质地的关系以及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二)归经的概念、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