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报送稿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报送稿)
目 录
正 文 1
1 范围 1
2术语和释义 1
3 化妆品安全通用要求 2
附录一、化妆品禁用组分 4
表1 化妆品禁用组分(1)(2) 4
表2 化妆品禁用植(动)物组分(1)(2)(3) 92
附录二、化妆品限用组分 98
表3 限用防腐剂(1) 98
表4 限用防晒剂(1) 105
表5 限用着色剂(1) 108
表6 限用染发剂(1)(3) (4) 129
表7 其他限用组分 136
附录三、化妆品检测和评价方法 148
一、理化检验方法 148
(一)总则 148
(二)禁用组分 151
第1节 4-氨基偶氮苯和联苯胺 151
第2节 4-氨基联苯及其盐 155
第3节 8-甲氧基补骨脂素等4种物质 159
第4节 α-氯甲苯 163
第5节 氨基己酸 167
第6节 斑蝥素 170
第7节 苯并[а]芘 172
第8节 丙烯酰胺 175
第9节 补骨脂素等4种物质 179
第10节 氮芥 182
第11节 二噁烷 184
第12节 镉 187
第13节 汞 190
第14节 环氧乙烷和甲基环氧乙烷 195
第15节 甲醇 199
第16节 马来酸二乙酯 202
第17节 米诺地尔 206
第18节 铅 210
第19节 氢醌、苯酚 213
第20节 砷 219
第21节 石棉 225
第22节 维甲酸和异维甲酸 232
第23节 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 236
(三)限用组分 239
第1节 6-甲基香豆素 239
第2节 α-羟基酸 246
第3节 二硫化硒 252
第4节 过氧化氢 255
第5节 间苯二酚 258
第6节 可溶性锌盐 260
第7节 奎宁 262
第8节 硼酸和硼酸盐 264
第9节 羟基喹啉 267
第10节 巯基乙酸 269
第11节 水杨酸 275
第12节 酮麝香 278
第13节 游离氢氧化物 280
第14节 总硒 282
(四)防腐剂 285
第1节 苯甲醇 285
第2节 苯甲酸及其钠盐 292
第3节 苯氧异丙醇 299
第4节 苯扎氯铵 302
第5节 苄索氯铵、劳拉氯铵和西他氯铵 304
第6节 甲醛 306
第7节 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等12种物质 312
第8节 氯苯甘醚 315
第9节 三氯卡班 317
第10节 山梨酸和脱氢乙酸 319
(五)防晒剂 321
第1节 苯基苯并咪唑磺酸等15种物质 321
第2节 二苯酮-2 327
第3节 二氧化钛 330
第4节 二乙氨羟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 332
第5节 二乙基己基丁酰胺基三嗪酮 334
第6节 亚苄基樟脑磺酸 336
第7节 氧化锌 339
(六)着色剂 341
第1节 酸性黄36等5种物质 341
第2节 酸性紫43等7种物质 347
第3节 着色剂CI 16185等10种物质 350
(七)染发剂 356
第1节 对苯二胺等8种物质 356
第2节 对苯二胺等32种物质 359
(八)去屑剂 364
第1节 水杨酸等5种物质 364
(九)抗感染药物 367
第1节 氟康唑等9种物质 367
第2节 盐酸美满霉素等7种物质 372
第3节 依诺沙星等10种物质 374
(十)激素 378
第1节 雌三醇等7种物质 378
第2节 氢化可的松等7种物质 387
(十一)有机溶剂 391
第1节 二氯甲烷等15种物质 391
(十二)其他 396
第1节 二甘醇 396
第2节 化妆品抗UVA能力仪器测定法 400
第3节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等10种物质 402
第4节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8种物质 407
第5节 钕等15种元素 412
第6节 pH值 415
第7节 乙醇胺等5种物质 417
二、微生物检验方法 422
(一)总则 422
(二)菌落总数 424
(三)耐热大肠菌群 427
(四)铜绿假单胞菌 430
(五)金黄色葡萄球菌 433
(六)霉菌和酵母菌 436
三、毒理学试验方法 438
(一)总 则 438
(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439
(三)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441
(四)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443
(五)急性眼刺激性/腐蚀性试验 446
(六)皮肤变态反应试验 449
(七)皮肤光毒性试验 453
(八)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 456
(九)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463
(十)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 466
(十一)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469
(十二)体内哺乳动物细胞微核试验 472
(十三)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475
(十四)亚慢性经口毒性试验 478
(十五)亚慢性经皮毒性试验 481
(十六)致畸试验 485
(十七)慢性毒性/致癌性结合试验 488
四、人体安全性检验方法 493
(一)总则 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