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某长江大桥2×126m联钢梁纵横移施工细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xx长江大桥2×126m联钢梁纵横移施工细则
准备工作:
钢梁的纵横移是一项多人多点协调作业的工作,且调整后的位置准确度又对全桥钢梁的安装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各级领导及施工人员应对安全质量引起高度重视。
钢梁纵、横移工作实施前,必须严格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在纵横移设备安装阶段,每天或隔一天,由处总工程师会同施工科,安检科共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避免返工,浪费劳力,经请示xx长江大桥指挥部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
为保证钢梁纵、横移的顺利进行,施工场地应做到整齐,各种施工机具、设备的安放工要井然有序,以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
9#墩南侧、10#墩、11#台的墩(台)顶布置,按五桥施(91)字21号通知单要求办理。
钢梁纵横移使用的千斤顶必须设有保险装置,运转状态良好,共同作用的多台千斤顶,应选用同一型号,千斤顶油泵、油表应配套校正,以便准确掌握各顶反力,同一墩上的水平顶必须并联,竖向顶必须两桁对称并联。
所使用的铸钢块、工钢束、钢轨束等,事先必须严格检查,发现有表面不平整、裂纹、脱焊、变形的不得使用,工钢束的上、下表面因钻孔造成的毛刺飞边要磨掉。
为及时处理漏油污染,必须准备一定数量的棉砂,随时漏油,随时擦净。
为保证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在9#、10#墩、11#台间必须设置通信联系。
支承体的摆放及千斤顶的使用
摆放铸钢块,工钢束、钢轨束的墩顶混凝土支承面要求平整,钢与钢的接触面应加垫3~4毫米厚的石棉板。
多层支承体的叠置,层与层之间必须纵、横交错叠放,并应做到垂直、平整,其中心应与钢梁支承结构和千斤顶中心线重合(平移到位后还应保证安全),放四氟板处的上下各层之间必须严格检查,钢板顶面油污必须严格用棉纱擦抹干净,各层之间用细笔画一条竖线,以便随时发现有无错动情况,如有发现应及时报告指挥人员。
千斤顶放置的位置应按设计规定办理,不得随意更改。
使用千斤面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油泵尽量摆在两桁中间,使油管长度大致相等;
尽可能使用锭子油;
千斤顶起顶时,一定要随时旋下保险箍,顶的上下(或水平顶的前后)均应垫石棉板,以防滑顶;
落顶时,保险箍不能一次旋到顶,亦不能顶死,需与钢体顶面保留5~10mm
钢梁纵、横移起顶或落顶时,应由一人指挥,专人负责;
起顶时应按横梁设计允许荷载控制,不得随意加大顶力;
水平力作用下的千斤顶,露出丝扣长度不得大于5厘米,以免千斤顶受水平力,容易拉缸漏油。
钢梁纵、横移
因起落顶时钢梁支点会有南北方向的移动,所以9#墩起顶设备中应设直径不小于75mm
钢梁的纵移靠起顶、落顶,转换固定支座,利用温差以使钢梁正位,具体步骤按墩顶布置图办理,图号为510一14一51。
起顶时,起顶位置必须按设计图(10一24一119~121)办理。
按规定位置布置的每个千斤顶容许起顶力:
E0节点(9#墩) R≤154.7t;
E14节点(10#墩) R≤346.2t;
E0′节点(11#墩) R≤271.0t;
横移时起顶位置必须按墩顶布置图办理。
水平移动采用不锈钢板与聚四氟乙烯板间的滑动来完成。在两板间最好涂一层黄油以减少磨擦系数。用200t或100t水平顶顶推滑动。
横移步骤
⑴先调整垂直反力(见附图),落低10#墩,使其反力减小;
⑵在11#台中心线上放置经纬仪,在横移过程中观测中心线的偏移量;
⑶9#墩(E0节点)、10#墩(E14节点)同时水平顶推分别为10与5厘米,停下后进行测量偏移量,报总指挥,确定9#、10#墩的水平顶推量,再进行横移,如此反复测量,横移,直至就位。
⑷横移11#台(E0′节点)调整就位。
所有水平制动顶处需有专人观察,避免卡死,同时又要避免空隙太大,空隙一般维持在5厘米。
安全措施及质量标准按架梁工艺有关规定办理。
2×126m联各支点反力及摩擦阻力
注:括号内的数值值10#墩落低0.4m后的反力;f为按系数为0.1的静摩擦力;动摩擦系数按0.06
组织措施
钢梁纵、横移前,应进行周密组织,详细的技术交底,定位、定职、定责。
移梁施工中必须由专人统一指挥,应规定统一信号或无线电联络。
测量组应随时提供准确的数据,如有异常现象,立即停止移梁,报请处总工程师批准后,再继续工作。
钢梁纵、横移过程中,必须设有可靠的保险支座,当钢梁需搁置在临时支座上时,应调整两桁支点标高。
钢梁纵、横移的制动设施必须按设计要求布置。
钢梁移动时,应由主管工程师负责全面技术工作,值班技术员做好记录工作。
钢梁纵、横移前后,处领导及有关部门应轮流值班,后勤、保卫工作应加强。
安全注意事项
清理桥面及墩(台)顶面多余杂物。
检查桥面通道及下墩梯子栏杆、墩(台)顶周边必须有可靠的防护栏杆。
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
闲杂人员不得进入工作区内。
未尽事宜由现场按《xx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