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60万吨不锈钢的炼钢车间工艺设计论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年产60万吨不锈钢的炼钢车间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设计总说明 3
绪论 1
1不锈钢基本信息 1
2不锈钢历史 1
3不锈钢作用 1
4不锈钢为什么耐腐蚀? 2
5未来展望 2
6不锈钢的标识方法 2
7不锈钢价格 3
1电弧炉炼钢车间的设计方案[1][2] 4
1.1 电炉车间生产能力计算 4
1.1.1 电炉容量和台数的确定 4
1.1.2 电炉车间生产技术指标 4
1.2 电炉车间设计方案 5
1.2.1电炉炼钢车间设计与建设的基础材料 5
1.2.2 电炉炼钢车间的组成 5
1.2.3 电炉各车间的布置情况 5
2 电弧炉炉型设计[3] 7
2.1电弧炉炉型设计 7
2.1.1 电弧炉炉型 7
2.1.2 熔池的形状和尺寸 7
2.1.3 熔化室的尺寸 8
2.1.4 炉衬厚度δ的确定 9
2.1.5 炉壳及厚度δz的确定 9
2.1.6 工作门和出钢口 10
2.2 偏心底出钢箱的设计 10
2.3 电弧炉变压器功率和电参数的确定 12
2.3.1确定变压器的功率 12
2.3.2电极直径的确定 12
2.3.3电极心圆的尺寸 12
2.4水冷挂渣炉壁设计 13
3电弧炉炼钢物料平衡和热平衡 16
3.1物料平衡计算 16
3.1.1 熔化期的物料平衡 16
3.1.2 氧化期的物料平衡 22
3.2 热平衡计算 26
3.2.1 计算热收入QS 26
3.2.2 计算热支出QZ 26
4 电弧炉炼钢车间工艺布置 30
4.1 原料跨 30
4.1.1 原料跨的跨度 31
4.1.2 原料跨总长度确定 31
4.2 炉子跨整体布置 31
4.2.1 炉子跨工作平台高度 32
4.2.2 炉子的变压器室和控制室 32
4.2.3 电弧炉出渣和炉渣处理 32
4.2.4 炉子跨的长度、跨度、高度 32
4.2.5 其他布置 33
4.3精炼跨 33
4.3.1 整体布置 33
4.3.2 AOD精炼炉的工艺布置 33
4.4连铸跨 33
4.4.1 总体布置 33
4.4.2 连铸机操作平台的高度、长度、宽度 33
4.4.3 连铸机总高和本跨吊车轨面标高 34
4.4.4 连铸机总长度 34
4.4.5 连铸跨跨度 35
4.5出坯跨 35
4.6 备注 35
5 电弧炉炼钢车间工艺设计 37
5.1 废钢 37
5.2 辅助料 37
5.2.1 对辅助料的要求 37
5.2.2 供应方案 38
5.2.3 配料 39
5.2.4 装料和补料 39
5.2.5 电弧炉冶金工艺[3] 40
5.2.6 精炼工艺[4] 42
5.2.7 连铸操作工艺 42
6 车间主要设备的选择 44
6.1 电弧炉主要设备选择 44
6.1.1 校核年产量 44
6.1.2 电极 44
6.2 精炼炉设备选择 45
6.3 连铸设备选型[5] 46
6.3.1 钢包允许的最大浇注时间 46
6.3.2 拉坯速度 46
6.3.3 连铸机的流数 47
6.3.4 弧型半径 48
6.4 连铸机的生产能力的确定 48
6.4.1 连铸浇注周期的计算 48
6.4.2 连铸机作业率 48
6.4.3 连铸坯收得率 49
6.4.4 连铸机生产能力的计算 49
6.5 中间包及其运载设备 50
6.5.1 中间包的形状和构造 50
6.5.2 中间包的主要工艺参数 50
6.5.3 中间包运载装置 51
6.6 结晶器及其振动装置 51
6.6.1 结晶器的性能要求及其结构要求 51
6.6.2 结晶器主要参数选择 51
6.6.3 结晶器的振动装置 52
6.7 二次冷却装置 52
6.7.1 二次冷却装置的基本结构 52
6.7.2 二次冷却水冷喷嘴的布置 52
6.7.3 二次冷却水量的计算 52
6.8 拉矫装置及引锭装置 52
6.8.1 拉矫装置 52
6.8.2 引锭装置 53
6.9 铸坯切割装置 53
6.10 盛钢桶的选择 53
6.11 渣罐及渣罐车的选择 55
6.11.1 车间所需的渣罐数量 55
6.11.2 车间所需渣罐车数量 55
6.12起重机的选择 55
6.13 其它辅助设备的选择 55
7 车间人员编制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6
7.1 技术经济指标 56
7.1.1 产量指标 56
7.1.2 质量指标 56
7.1.3 作业效率指标 56
7.1.4 连铸生产技术指标 56
7.2 车间人员编制 56
参考文献 59
专题 60
参考文献 68
致谢 70
绪论
1不锈钢基本信息
所有金属都和大气中的氧气进行反应,在表面形成氧化膜。不幸的是,在普通碳钢上形成的氧化铁继续进行氧化,使锈蚀不断扩大,最终形成孔洞。可以利用油漆或耐氧化的金属(例如,锌,镍和铬)进行电镀来保护碳钢表面,但是,正如人们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