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4年10月课堂练习.docx

发布:2024-10-08约1.91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024年10月课堂练习

课程名称: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单元: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课题: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试形式:课堂练习

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题集共三部分,总分100分。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所有题目必须回答,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纸上,其余题目请将答案写清楚。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几乎所有能量的来源,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昼夜更替B.四季变化C.地形变化D.风能的形成

2.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太阳辐射是有色光

B.太阳辐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

C.太阳辐射抵达地表强度与太阳高度角有关

D.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后会发生吸收、反射和散射

3.大气层中吸收太阳辐射最多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水汽D.二氧化碳

4.关于臭氧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对流层B.主要吸收紫外线C.吸收可见光D.厚度均匀

5.全球变暖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A.海平面上升B.极地冰川扩张C.北极通航期缩短D.高纬度农作物减产

6.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的多少决定日地距离的远近

B.太阳黑子的周期变化与地球气候变化无关

C.太阳耀斑爆发可能干扰地球通讯系统

D.太阳活动周期为100年

7.由太阳引起的潮汐周期约为()

A.12小时B.24小时C.15天D.29.5天

8.地球公转轨道是()

A.圆形B.椭圆形C.抛物线形D.不规则形

9.太阳辐射加热陆地和海洋的差异,导致()

A.昼夜温差B.四季变化C.地方性季风D.海陆分布差异

10.能够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是()

A.X射线B.紫外线C.可见光D.无线电波

第二部分填空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北回归线是指北半球太阳直射点所能到达的最________纬度。

2.太阳高度角________,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的路程________,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________。

3.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________年,太阳黑子活动与地球________密切相关。

4.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后,被臭氧层吸收的主要是________辐射。

5.________辐射是地球上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________辐射可用于医疗和杀菌消毒。

第三部分综合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分析太阳辐射影响下的四季变化成因,并解释北半球和南半球四季变化的差异。

2.探讨人类活动如何影响到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并提出应对全球变暖的建议。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1.C2.A3.D4.B5.A6.C7.B8.B9.C10.C

第二部分填空题

1.北;23°26′

2.高;短;强

3.11;气候变化

4.紫外线

5.可见光;紫外线

第三部分综合题

1.四季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面与地轴倾斜面之间的夹角保持不变,约为66.5°。当公转到不同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导致南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发生周期性变化,形成四季更替。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四季变化具有反相性。当北半球为夏季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获得更多太阳辐射,而南半球为冬季;反之亦然。这种反相性是由地球公转轨道的椭圆形状和地轴倾斜方向共同决定的。地球于每年1月到达近日点,此时虽然南半球夏季,但由于距太阳更近,南半球夏季会比北半球夏季更热。

2.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排放温室气体和改变地表性质两种方式影响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和森林砍伐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增强了大气的保温效应,使得更多太阳辐射以热量形式滞留在大气中。城市化进程改变了地表反射率,建筑物和道路吸收了更多太阳辐射。

应对全球变暖的建议:

-发展清洁能源,控制化石燃料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加强植树造林,保护现有森林,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

-优化城市规划,增加绿地面积,提高地表反射率

-普及低碳生活方式,培养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