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课 朐山与粟山.doc

发布:2017-06-06约1.28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课 朐山朐山 朐山朐山与临朐县城隔河东西相望,一桥相连,海拔160米,总面积O.31平方公里,属地质上的死火山堆。从西面看,其形如朐 车轭两边马颈的曲木 ,故名朐山;从东南望之,状如覆釜,故又名覆釜山。 ? 康熙《临朐县志》载,朐山“上有神祠、步云台、文笔峰,旧有高明堂、朐山书院,今废。山上有市场,一岁两举”,所谓市场则实为庙会。乾隆元年 1 736年 在朐山西山峰修建魁星楼,高筑座台,木质结构,顶为垄瓦,八角翘首,飞檐流丹。同时于东山峰建文昌阁,地基高筑,石基镌“云台”二字。 ? 在历史上,朐山不仅是香火胜地,也是战略要地,因为它是控临朐县城和扼东红路大桥头的制高点,位置尤显重要。汉、唐、东晋、南宋等朝,均在朐山前摆过战场。清咸丰十一年 1861年 ,捻军曾围困清朝亲王僧格林沁于朐山,1947年临朐战役期间人民解放军与朐山守敌曾数次激战争夺,山顶建筑尽毁于炮火。 ? 朐山皆黑石,石缝中杂生草木。民国时期,县城的学生每逢3月12日,到山上植树,营造“中山林;建国后,干部职工、青年学生多次到朐山义务植树,今柏树、刺槐已覆盖成荫。山前建烈士陵园山顶建电视转播台,电视塔耸立于山巅;火山口条石如柱,静观如动。远古及近代景观,交相辉映。朐山西侧,曲径可登山巅;东南坡,公路盘旋至顶。每当展曦初露,多有人登山练身,观赏晨景;日暮黄昏,工余饭后,登山游憩,别有快意。朐山秀峰孤耸,弥水缠绕。登峰可揽半壁朐境,俯视四野,大地如锦;极目远眺,群峰竞秀。若逢雨驾西风,弥水腾浪,望之心惊神栗;至若云开天晴,弥水如练,天地辽阔清丽,令人心旷神怡。? 弥河大桥横跨河面,雄伟壮观。桥上车水马龙,行人接踵。乌瞰全城,大楼林立,街道纵横,朐城新貌,尽收眼底。入夜,城西山影隐约,夜空繁星闪烁,与城区万家灯火相映,山城夜色神秘而诱人。 粟山粟山又名稷山、委粟山,位于临朐城东北1.5公里处弥河西岸。粟山孤阜秀立,周无支脉,底大顶尖,宛若圆锥,形如委粟,故名。 粟山面积0.07平方公里,海拔141米,民国《临朐续志》谓其“四围石齿嶙岣露,一簇松荫盖笠圆”。粟山不高不险,弹丸之丘,只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山体孤耸于平陆,犹如天外飞来一峰,令人刮目相看,不仅被人津津乐道,有“粟山孤耸落平川的诗句,成为临朐八景之一。? 旧志载,山上有公婆庙,明朝改为东镇行宫,清乾隆年间又建泰山老母行宫,道光十三年迁吕祖庙、修逢山神行宫于左右跨院。山之侧,面水建王灵官祠,以镇慑洪水。官祠建成,宏伟壮观,曾有“古骈第一观之誉。香火颇盛,每岁二举,至20世纪40年代,其建筑和林木,均毁于兵燹。 1953年春,临朐县团委组织团员青年上山遍植松柏,绿化粟山,为纪念此次活动,粟山一度更名为青年山。与临朐县城隔河东西相望,一桥相连,海拔160米,总面积O.31平方公里,属地质上的死火山堆。从西面看,其形如朐 车轭两边又马颈的曲木 ,故名从东南望之,状如覆釜,故又名。1953年春,临朐县团委组织团员青年遍植松柏,绿化,为纪念此次活动,山一度更名为青年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