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doc

发布:2016-05-05约4.2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 三 节 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一课时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不同纬度太阳辐射热量的分布规律,了解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通过观察、分析、演示‘培养学生探求规律的能力 3、通过了解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使学生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不同纬度太阳辐射热量的差异 [教学设想] 先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特点和太阳光线的特点,再对比观察高、低纬度太阳辐射的热量差异,然后得出不同纬度气温的一般分布规律,最后得出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教具准备] 地球仪、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生欣赏地图册P29图片,提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观有如此大的差异呢?(世界各地的气候不同),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各地的气候呢? (出示投影)让学生整体感知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1、学生朗读该段文字,从整体上感知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2、联系实际提问:从早上到中午到晚上,什么时候气温最高?什么时候气温最低?为什么?(因为太阳照射地面的角度不同) (过渡)由此可见,太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角度越大,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多,地表的气温就越高。 3、讲述太阳高度角的含义,而后板画两副太阳光线照射地面的图,判断:哪副图的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4、板画:同一速太阳光线照射的地平面的三点,判断三点获得的太阳光线是否相同?为什么?(因为太阳光线是平行的,三地的太阳高度角相同) (过渡)同样的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上,地球各地获得的太阳光热相同吗? 6、教师可用手电筒照射地球的低、中、高纬度,由学生观察得出结论:纬度越高,光斑越小,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少;纬度越低,光斑越大,获得的太阳光热越多。 设问:为什么同样的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上,获得的太阳光热不同呢?(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设问:由此可见,同一束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其形成的太阳高度角与纬度的分布有怎样的关系呢?与全球气温的分布有怎样的关系呢? 小结:同一束太阳光线照射地球的表面,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获得的太阳辐射越低,气温越低;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气温越高; 举例判断:下列四地中,气温最高的是( ),其影响因素是( ) A 15S B 66N C 85 N D 5N 12、联系实际提问:居民楼顶上的太阳能装置,怎样才能使太阳能装置在冬、夏季节获得最佳的太阳能量? [小结]教师小结 第 二 课 时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教学目的] 掌握地球自转对天气的影响,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通过学习地球运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对地球自转和公转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析图视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对天气的影响,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难点: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疑点:地球公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地球的形状对气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不但地球的形状影响气候,而且地球的运动也影响着气候? 整体感知:地球的运动包括两种方式:自转和公转 展示表格,学生回顾旧知,复习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有关知识 自转 公转 概念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 地球绕太阳不同的运动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一天或24小时 一年 产生的现象 教师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以北京为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地球自转使北京产生了怎样的地理现象? 设问:北京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每时每刻的气温相同吗?什么时候气温最高? 小结:正是因为地球自转,使全球各地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人们在经历昼夜交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设问:昼夜交替能否该为“昼夜现象”?为什么? 教师结合地球仪,让学生明白:即使地球不自转,在地球上仍然存在着昼夜现象。 (过渡)那么,地球公转会对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A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什么形状? B 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是直着身子转还是斜着身子转? C 结合P69图思考:地轴与地球公转的轨道面的夹角是多少? (过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