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足县中小足县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培训会上的发言.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寻根 务本
——在大足县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培训会上的发言
中小学美术教育实施新课程来,走过了三年的历程。回顾三年来,重术轻美、重技能训练的传统教学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变。以人为本,以注重提升学生审美素养为目的,重结果更重过程的新的美术教育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形成。但是,由于受经济条件、地域差异、师资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我县中小学美术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在近两年的小学课堂教学达标课视导与验收活动中,发现了一系列问题,制约了我县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发展。如何克服当前美术学科教育教学面临的诸多困难,除了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外,教学观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更新,运用好现代美术课堂教学的的基本模式,全面提高我县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的迫切需要。针对我县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现状,我以“寻根、务本”的话题来作为今天的发言。
一、寻 根
传统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在于以教师为中心,以技能传授为目的,注重终结性的结果,似与不似、象与不象作为了对美术课好与不好的评价标准,而现代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于以人为本,似美术课程为美术文化学习,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的“两个并重”的评价观。
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美术课程性质的定位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在美术课程的价值与基本理念中又指出“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人文性”、“美术文化”这就是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根。
[人文]旧指人事,现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如何做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科学强调客观规律,艺术更注重主观情感;科学讲的是理性,艺术更富于情感;“科学就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处理事物的特殊性。艺术则是根据事物的特殊性去处理事物的普遍性。”人文则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
现代美术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回归学生主体,多采用:
感受——观察——体验——表现的教学模式
(一)[造型?表现]教学模式及阶段目标:
1.教学模式:观察——思考——认识——表现——评价
观察是美术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材料、静态、动态等特点,在观察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思考,归纳出物体的特征,在大脑中积累丰富的表象,观察的次数越多,质量越好,获得的形象就越全面、准确和清晰,形成对物象的认识,每个学生对物象的认识感受不同表现出的物象也不一样,对表现的作品的评价也不一样。教师一定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指导。
2.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第二学段(3—4年级):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第三学段(5—6年级):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第四学段(7—8年级):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设计?运用]教学模式及阶段目标:
1.教学模式:分析设计对象的应用功能——构思设计草图——选择制作材料——动手制作——整理、评价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美化我们的生活,所以在设计课中一定要考虑它的应用功能,包括应用对象的年龄、喜好及适用性。
2.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第二学段(3—4年级):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第三学段(5—6年级):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第四学面(7—9年级):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三)[欣赏?评述]教学模式及阶段目标: 1.教学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