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件高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详细讲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S= m⊙ + α⊙– 12h η = m⊙ -m 根据公式: 可得出恒星时、视时和平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S= m⊙ + α⊙– 12h S= m + α⊙ + η – 12h m = (S – α⊙ – η)+12h 三 、钟表时刻与地方经度 时刻不仅因量时天体而不同,对同一量时天体,时刻还 因地方经度而不同。这一点对恒星时,视时和平时都一样 (一)、地方时与世界时 1、地方时的概念:因观测点经度差异而造成的不同时间,叫地方时,它包括地方恒星时、地方视时和地方平时 2、地方时与经度的关系 ? 经度差1o,时刻差4m,较东之地比较西之地的时刻早,即两地的东西方向决定两地地方时的相对迟早(东早西迟) ? 在同一计量系统内,同一瞬间的两地的 地方时之差,在数值上等于该两地的地理经度之差。即 SA –SB = m⊙A –m⊙B = mA –mB = tA –tB = λA –λB 3、世界时的概念:以地球的均匀自转为基础,并以格林尼治平子夜为零时作为起点的平太阳时的时间计量系统,称为世界时,简称UT ? 它是一种特殊的地方时 ? 各地与世界时的时差,等于各地所在的经度值 mA –mB = λA –λB mA:为 地方时, mB:为 世界时, λB =0o mA –mB = λA – λB = λA (二)、标准时 ⑴ 标准时:一定时区内共同使用的平太阳时叫标准时 ⑵ 标准时制度 ? 标准时区:确定标准钟点,以避免钟点的混乱 ? 日界线:是为了确定标准日期,以避免引起日期的混乱 ⑶ 理论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划分:按经度分全球为24个时区,每区跨经度15o ②区时:以标准经度(中央经线)的地方平时为全区统一的标准时,叫区时 ③区时与时区的关系:区时之差等于时区序数(或区号)之差,较东时区时刻较早(快),即: TA–TB=NAh –NBh ⑷实际时区与法定时 ①实际时区:是各国根据本国具体情况自行规定的适用于本国的标准时区,又叫法定时区,现实时区 ②法定时:根据法定时区确定的标准时,即目前世界各国实际使用的标准时 ③各国法定时的现状: ? 绝大多数国家所规定的法定时,同理论上的区时一致,其标准经度为15o的整数倍。同时采取偏东的原则,即采用其东邻时区的标准时 ? 少数国家采用半时区制。如伊朗、阿富汗、印度等 ? 个别国家采用不规则时区。如尼泊尔 ⑸ 夏令时 夏令时制度是指在夏季将全国或全区钟表拨快1小时(或半小时),到秋(冬)季又复原。又叫经济时。具有临时性和阶段性 ? 夏时制的有效月份: 北半球:4月— 9月 南半球:10月— 3月 ? 夏时制使用的天文依据:中高纬度夏季昼长夜短 ⑹ 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即东经120o的地方平时。(由陕西 天文台提供) ? 北京时间并非北京的地方平时 ⑺ 日界线与日期进退 目的:避免在环球航行和时间换算中发生混乱 日界线:180o经线 ? 日界线分出全球的最东(最早)时区和最西(最迟)时区 ? 日界线东西两侧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日,西侧(东十二 区)比东侧(西十二区)超前一日 ? 向东过日界线,退一日;向西过日界线,进一日 ? 日界线偏离:为避免开陆地和岛屿,日界线有三处曲折,俄罗斯西伯利亚东端向东偏离,阿留申群岛以西向西偏离,在斐济和汤加群岛附近又向东偏离 四、时间换算 (一)、地方时换算 地方时就是本地的时刻,即本经度的时刻,或者说,是以观测者所在的子午圈为基准,进行天体时角观测和计量,所得到的时间。它包括地方恒星时,地方视时和地方平时。 两地地方时之差等于两地经度之差即: 公式: mA –mB = λA – λB SA –SB = λA – λB 练习题: (二)、标准时换算 1、两地同瞬间标准时的换算 TA–TB=NAh –NBh 注意:NA和 NB为A、B两时区的时区序数,并用时间单位表示,东时区N取正,西时区取负,中时区取0。计算结果,若0 TB 24h ,则TB即为当日当时B时区之区时,若TB 0时,则(TB + 24h)为当时B时区的区时,但日期为A时区的前一天;若TB 24h ,则(TB – 24h )为当时B时区的区时,但日期较A时区多一天。 TB=TA–(NAh –NBh) 2、两地不同瞬间标准时的换算 TB +Tv =TA–(NAh –NBh)+ Tv 设步行时间为Tv 设TB +Tv = TB 则有TB =TA–(NAh –NBh)+ Tv 3、标准时与地方时的换算 在上式中,令Tv =0, TB =m,TA= TN ,NAh =Nh , NBh = λh。则有 m = TN –Nh + λ 式中m代表某地的地方平时, TN代表某地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