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九章数字文化和汉英翻译.ppt

发布:2020-02-22约3.96千字共4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在特定的语境中,模糊数字的语义外延扩大延伸,给人以更大的思索和想象空间,同时也给译者更大的发挥和再创造余地,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种是屡见不鲜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学作品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艺术性,来自于作品语言的模糊性,而数字语义的模糊性,往往与修辞中的“比喻”、“夸张”有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语中的 “a thousand and one ways”(千方百计)、 “the eleventh hour”(最后时刻、危机的时刻)、 “a thousand miles away” (千里之遥)等,都是数字模糊语义在日常口语特别是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第九章 数字文化与汉英翻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 第一节 汉字中数字和汉语文化 汉语里的数字习语不仅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汉语这种语言的音形特点,而且还充分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特征和对不同数字的感知取向 一个民族往往会对某些数字异常崇尚,认为她们神圣、吉利,而对另一些数字则惟恐鼻之不及,认为它们不吉利。 “神秘数字” “一” 从文学的角度看,“一”既代表天,如“雨”上的“一”, 雨是从天而降的水;又可代表地,如“立”下的“一”。因此,“一”是天和地的化身,顶天立地。 “数始于一” 一,是世界万物的本源。老子的《道德经》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 一本万利 一饱眼福 一针见血 一帆风顺 一触即发 一尘不染 一见钟情 一心一意 一言九鼎 我国古代阴阳交合以生万物的辩证宇宙观是一种二元哲学观。 双数在汉语中就蕴含着吉祥的文化内涵。 “好事成双” “双喜临门” 作为文字形式的春联和作为修辞格的对偶、对仗、对称,无不体现出汉民族对偶数的情有独钟。 崇尚偶数、以偶为美、以双为吉的审美传统 偶数与吉利 “两”和“双”则多数时候多与吉利美好联系在一起 两全其美 两相情愿 才貌双全 双喜临门 名利双收 智勇双全 举世无双 比翼双飞 “三” 含有生发、吉祥之义,是尊贵而成功的数字。 许慎(1963:9)《说文解字》解释“三” 曰 “三,天地人之道也”。 汉民族将整个宇宙宏观地划分为天、地、人,认为宇宙乾坤是由“三维”构成的。 “三” 军有三军,祭祀有三牲,礼教有三纲 三辰 日 月 星 将前生、今生、来生称为三生 将君臣、父子、夫妇三种关系称为三纲 将父、子、孙称为三族 “三” 由于“三”可表示“完美”之义,它和下文中要探讨的“九”就成为汉语中特有的可用于表示“满数”的这种非常规满数概念。 三星高照 三足鼎立 连中三元 三思而行 三顾茅庐 三伏九寒 “四” “四极” 并非纯粹指东西南北,而是泛指整个辽阔无边的宇宙。 水、火、土、气这四种元素组成宇宙, 点、线、面、体构成几何学,春、夏、秋、冬构成一年,因而“四”是宇宙的灵魂。 “四”在古人的世界观中是一个整体且完整的概念,象征周全、平稳、安定、昌盛,如: “四海升平” “治国四术” 世事动乱则是“烽烟四起” “危机四伏” 以“四”和四的倍数“八”组合的习语多表示全面、完美、圆满、通达之意 四面八方、四平八稳、四通八达 “四”相对应的阿拉伯数字“4”现在则往往被视为不吉利的数字。 五 东、西、南、北、中,“五方之民” 青、赤、黄、白、黑曰五色或五彩,如:五色相宜 五彩缤纷 群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关系称为“五常” 仁 义 礼 智 信 五行 五味俱全 五脏六腑:心肺肝肾脾、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六” 六合:天地和东南西北 六合之内 六亲不认 六亲不和 六神:心、肺、肝、肾、脾、胆 六神无主 六神不安 六畜不安 六六大顺 “七” 在古代,对数字“七”的崇拜,可能源于月亮周期,月初,上弦月,满月,下弦月,以七日为周期,而人的生理周期也与数字“七”有多着关联。 “七”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光有“七谱”:赤、橙、黄、绿、青、蓝、紫 音谱有“七声”:宫、商、角、徵、羽、变宫(降1) 、变商(降2)(12356) 七情六欲 七情六欲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一些心理反应。不同的学术、 门派、宗教对七情六欲的定义稍有不同。但是所有的说法 都承认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   佛家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佛家的六尘:色、声、香、味、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