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儒家的中庸思想演进——以《中庸》、李翱、朱熹为中心的考察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4-04-27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儒家的中庸思想演进——以《中庸》、李翱、朱熹为中心的考察的开题报告

1.研究背景和意义

中庸思想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其重要性源于其对于人的实践与处世哲学的指导作用。《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但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注解及解读产生了不同的演进,尤其是明清以后,李翱和朱熹在对于《中庸》的解读中提出了不同的中庸之学,各有特色,形成了中庸思想的不同面向。因此,本文以《中庸》、李翱、朱熹为中心,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考察中庸思想的发展,旨在深度探究中庸思想的本质和演变特征,为深化对儒家思想的认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路径。

2.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文将从以下角度考察中庸思想的演进:

1)《中庸》的原著本义及其历史流传;

2)宋代儒家对于中庸思想的解读及注解;

3)明清时期的李翱和朱熹对于中庸思想的各自解读;

4)中庸思想的演进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目标是:找出中庸思想的核心概念和其演变的原因;分析李翱和朱熹思想中的异同点,归纳不同解读对于中庸思想的理解和发展所起的作用;跟踪中庸思想历史演变的特征,总结中庸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掌握中庸思想的本质和演变规律。

3.研究方法和步骤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历史研究法,通过搜集和整理《中庸》及其相关文献的文本资料,并结合历史文献、史书及其他相关研究成果,逐层递进、系统整理中庸思想的演进历程、形成机理、内涵特征和演变趋势。

本文研究步骤分为以下几步:

1)搜集《中庸》及其相关文献,整理出中庸思想的史料资料;

2)分析《中庸》的原著本义,揭示《中庸》的历史流传;

3)考察宋代儒家对于中庸思想的解读及注解,梳理中庸思想在宋代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性;

4)比较李翱和朱熹思想中的异同点,阐述不同解读对于中庸思想的理解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5)分析中庸思想的演进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总结中庸思想的未来发展方向。

4.预期成果和意义

本文的预期成果为揭示中庸思想的本质和演变规律,分析中庸思想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通过研究中庸思想的历史演变和不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儒家思想和中华文化,提高对于中华传统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对于现代人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实际的处世指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