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研制及性质的初步考察的中期报告.docx

发布:2024-04-24约1.46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研制及性质的初步考察的中期报告

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研制及性质的中期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阿霉素是一种烷基化蒽环类抗生素,广谱抗菌,抗结核活性强,但其溶解度很低,在体内易被代谢和分解,药效不稳定。将阿霉素包封在载体中,常用的载体有聚乙二醇、胶体金、黑磷纳米片等,在体内保护药物免于被降解和代谢,增加药物在病灶处的局部浓度,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提高。

近年来,白蛋白纳米粒成为药物包载的理想载体之一。白蛋白作为血浆中丰富的一种载体蛋白,具有分子量适中、生物可降解、低免疫原性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可以延长药物的半衰期,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存留时间,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

针对阿霉素的特殊性质和白蛋白纳米粒在药物传递方面的潜在优点,将阿霉素制备成白蛋白纳米粒,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并减少副作用,对于临床治疗结核病和其他疾病具有潜在的价值和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制备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并对其性质进行初步考察,为该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支撑和指导。

三、研究方法

1.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

将BSA水溶液和阿霉素溶液加入pH为7.4的磷酸缓冲液中,通过超声波法、机械法或化学交联法等方法将阿霉素包封在BSA纳米粒中,制备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

2.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性质考察

(1)粒径和Zeta电位的测定

通过动态光散射仪(DLS)测定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和分布情况;通过电泳检测技术测定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Zeta电位。

(2)药物包载率和包载量的测定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阿霉素包载率和包载量。

(3)形态和结构的观察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形态和结构,形态和大小的变化。

四、预期结果

将通过以上方法制备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并进行初步性质考察。预计制备出粒径均一、稳定性好,药物包载率和包载量高的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能够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同时,通过对其粒径、Zeta电位、形态和结构等性质的考察,为其理性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支撑和指导。

五、拟定时间进度

1.制备方法的选择和优化:两周。

2.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四周。

3.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的性质考察:四周。

4.中期报告撰写:两周。

六、参考文献

[1]SongL,FalzoneN,VallisKA.OntheUseofAlbuminasaBiomaterialforSyntheticVaccines[J].Vaccines,2020,8(4):670.

[2]YangD,SunJ,ZhaoJ,etal.Highbioavailabilityofrifampicininnovelsolidlipidnanoparticlesfortuberculosistreatment[J].Nanomedicine,2016,12(2):103-114.

[3]HussainZ,ThuHE,NgSF,etal.RecentAdvancesinNanoparticleCarriersforCo-deliveryofDrugandPayloadsinCancerTherapy[J].CurrentMedicinalChemistry,2016,24(18):1934-195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