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数据渐入佳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贵州:大数据渐入佳境
空荡荡的贵州省经信委会议室里,服务员正收拾着桌上刚用过的茶杯,不时发出清脆的瓷器碰撞声。省经信委主任马宁宇站在会议室中间,向副主任康克岩交代着一些事项,他似乎有些着急,语速很快,但条理依然清晰,如果不是布满血丝的眼睛略显疲惫,谁能想到主持了一上午会议的他,和同事们已忙活了几乎一个通宵。
康克岩点头应着,匆匆扒拉几口盒饭,他只有几分钟的吃饭时间,马上就要赶去机场,飞往北京,为3月2日在京召开的“贵州大数据招商引智再出发”推介会打前站。
为了这个推介会,贵州省相关部门已经准备了好几个月,从大年初五就开始上班,就活动的各个环节不断推敲和完善。 2015年5月28日,贵州贵阳
康克岩解释称,之所以叫“再出发”,是因为2014年3月1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在北京举办过大数据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贵州发展大数据从此拉开了序幕。时隔两年,贵州省再次在北京举办2016招商引智推介会,将在现场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揭牌,并举行招商引智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引智
从招商引“资”到招商引“智”,一字之差的背后,是贵州省这两年在发展大数据方面的变化: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而是有了完整的发展思路和顶层设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理论突破,以后发之势抢得试验先机,成为大数据发展的先行者和探路者。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由新技术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进而引发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的重大变革而推动的,而大数据正成为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信息技术领域的又一热点。
可是,“为什么在贵州发展大数据?”
这个问题,几乎每次都会被问到,尽管 “生态良好、气候凉爽、电力充足、地质稳定”这个官方公布的标准答案早已见诸报端。
对此,贵州省经信委信产办处长李小玲表示理解,“产业基础薄弱,这是大家对贵州的第一反应,但这也正是贵州后发赶超的优势所在。”
因为是后发,贵州没有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因为是后发,创新容错的空间大;因为是后发,条条框框禁锢少;因为是后发,对发展的渴望足够强,愿意尝试。
正因为如此,贵州省提出了“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口号,“如果大家都同时走过一个弯道,赶超就需要更快的速度。而取直,实际上是走创新路,用更短、更好的路径实现超越,不再同样去绕弯路。”在马宁宇看来,大数据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全国都缺乏基础,大家差距没有那么大,但贵州正因为有着后发优势,更能勇往直前,敢于先行先试。
2013年,被广泛认为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大数据元年”,也是贵州大数据产业的谋划之年。在各地对大数据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时,急于转型发展的贵州已开始行动。
2013年7月,富士康科技集团决定在贵安新区投资建设第四代产业园。9月,贵阳市政府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为“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揭牌。2013年底,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相继落户贵安新区。至此,大数据中心基础框架初步形成。
对贵州来说,2014年才是发展大数据真正的起点,因为开始从顶层设计和产业规划上全面布局大数据产业。《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相继出台,国内第一部信息基础设施地方性法规《贵州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也迅速面世。
2014年5月28日,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时任省长的陈敏尔担任组长,设立了大数据产业发展办公室、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心和国有性质的云上贵州大数据公司。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贵州省逐步形成了贵州发展大数据的理论基础、总体思想、发展理念和战略路径,被概括为“345333”的总体发展思路:围绕回答“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放在哪里、数据怎么应用”3个问题,坚持“数据是资源、应用是核心、产业是目的、安全是保障”4个理念,重点打造“基础设施层、系统平台层、云应用平台层、增值服务层、配套端产品层”5个层级产业链,发展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3类业态,实现“以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以大数据推动转型升级、以大数据服务改善民生”3个目的,分三步走建设“国家级大数据内容中心、大数据服务中心、大数据金融中心”3个中心。
“短短两年时间,贵州已经实现了多个率先!”康克岩自豪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全国率先建设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数据集聚、共享、开放的“云上贵州”系统平台,率先设立全球第一个大数据交易所,率先制定大数据发展应用地方法规,率先举办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峰会,率先举办“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率先创建贵阳大数据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