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社会保障制度讲义.pptx
第四小组;框架;中国大陆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创建与调整阶段(初步建立及发展国家——单位保障制)
---时间: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66年
---背景:
①由于旧中国长期战乱带来的通过膨胀、大量工人失业,整个国民经济呈现一片萧条,各种矛盾和问题显得非常严重。
②1957——1966年期间虽然遭受“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冲击,但总的来说还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内容:两项主体,三项补充
两项主体:
1、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
特点:政治性强、区分长期待遇和短期待遇、对供养直系亲属规定劳动保险待遇、不含失业保险、实施范围逐步扩大。
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
特点:主要是为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提供生活救助和照料服务。
;三项补充:
1、农村社队集体保障
特点:传统的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主要是通过家庭内部的代际赡养的保障形式实现的,针对农村的一些社会保障制度成为传统方式的有益补充。
2、社会救济
特点:救济和福利事业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兴办和提供经费。
3、对革命军人的优待和抚恤
特点:军人的地位在中国特别高,因此对军人的社会保障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单列出来的重要的一部分,优抚工作收到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其待遇也非常优厚。
;二、停滞阶段(遭受干扰和破坏时期);内容:
①各级组织、机关被撤销
②各项制度被否定和废止,社会工作无法可依
③社保变成企保
特点:国家单位保障制的责任中心由国家转向单位,社会保障在很大程度上走向了自我封闭的单位化。
;恢复与发展阶段(建立与发展国家——社会保障制度)
--时间:1978年至今
--背景:
◆政治背景: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党开始由强
调革命性,转变为开始强调执政性。
◆经济背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生转化,市
场经济下企业主体发育。
◆社会背景:社会发展呈现出“去总体化”形态,越来越
多的社会组织开始发育,同时社会对社会
保障的呼声越来越高。
;;恢复与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恢复(1978-1985)
内容: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人大???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及1982年第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对劳动者休息、休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保障、公民在养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公民教育、妇女权益等做了规定。)
国家重设民政部,主管全国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事务,劳动部分工作恢复。;恢复与发展阶段第二阶段缓慢生长(1986—1993)
内容:
提出社会保障概念(社会保障被正式载入国家发展计划)
与国有企业配套(明确规定了用劳动合同制取代了计划经济时代的“铁饭碗”)
与外商投资情况相适应
农村扶贫开发加强
;恢复与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急剧变革(1993—1998)
--医疗保险:1994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批复》,确定了医疗保障改革试验方案。
--住房保障: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城镇住房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同年11月23日,财政部、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中国人民银行颁发《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暂行规定》。
--农村保障:1994年1月23日,国务院颁布《农村五保供养条例》,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走向规范化,同年4月15日,国务院还发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
;恢复与发展阶段第四阶段:全面建设(1998—现在)
内容:
1998年3月,新一届中央政府在保留民政部的同时,新组建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统一了社会保险的管理体制,由此,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统管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险工作,民政部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工作。
养老保险行业统筹被取消。原来电力、煤炭、水利、交通的行业统筹,条块分割现象得以纠正。
确立了“两个保障”和“三条保障线”。
;小结;中国大陆社会保障模式;中国大陆社会保障模式;中国大陆社会保障模式;中国大陆社会保障模式;中国大陆社会保障模式;中国大陆社会保障模式;中国大陆社会保障模式;;中国大陆社会保障模式;中国大陆社会保障模式;中国大陆社会保障模式;;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存在问题;;;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存在问题;社会保障体系存在问题对策;社会保障体系存在问题对策;社会保障体系存在问题对策;社会保障体系存在问题对策;社会保障体系存在问题对策;小组看法及启示;;;;;第四小组;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