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现代教育技术第二章.ppt

发布:2017-05-25约1.22万字共2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2.4 传播理论 传播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从远古的生物进化,到当代形形色色的社会活动,无不涉及信息的传播和利用。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的科学,它是随着广播、电视、报刊、报纸等传播媒体的发展,逐步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学科分离出来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也是一种传播活动,它是按照确定的教育目标,通过教育媒体,将相应的教育内容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有许多共同之处,两者关系密切,可以把传播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现代媒体教育中,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因此,传播理论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一。 传播学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教育传播是从20世纪50—6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它是传播理论向教育研究渗透而产生的结果。 2.4.1 传播的概念和类型 1 、传播的概念 传播(communication)原指“通信、传达、联系”之意,后专指信息的交换与交流。传播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从远古的生物进化,到当代形形色色的社会活动,无不涉及信息的传播和利用。广义的传播可理解为“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送或交换”,包括植物、动物、机器、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狭义的传播主要指人所进行的信息传播,又分为人的内在传播(或称自我传播)、人与人的传播。 2 、传播的类型 每个人都可一分为二,成为一个“主我”(I)与另一个“宾我”(Me)的对立统一体。平常一个人的自言自语、自我思考、自我安慰、自我剖析等,都属于人的内在传播的范畴。而人与人的传播,是指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感情,以达到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通常它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教育传播。 (1)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面对面的直接传播和以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传播。直接传播主要是以语言表达信息,或用表情、姿势来强化、补充、修正语言的不足;间接传播是以媒体为中介,如电话、电报、电视、书信等进行信息交流。人际传播的目的是: ① 沟通。通过交流,不仅使自己了解别人,也能使别人了解自己,达到相互了解、建立和谐关系的目的。 ②调节。在传播过程中,通过了解别人对自己的各种反应,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态度,使之符合社会需要。 ⑵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组织是一群相互关联的个体的组成,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组织,可以说,没有人能够离开组织而独立生活。传播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传播就没有组织。组织传播的目的是:与其他组织达成有效的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良好的关系;使组织内部成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并和睦共处,以共同的行动促进共同的利益。 (3)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传播者用专门编制的内容,通过媒体,对广大受众进行信息交流的活动。在大众传播中,传播者不是某个人,而是有组织的传播机构,如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播的内容是经专门人员,根据预定的计划编写、设计、制作的,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泛,运用的媒体有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等,受众是广大而不确定的人群,包括各种职业、各个阶层、不同文化程度的个体。大众传播的目的,是从多方面影响受众,使之接受或认同传播者的意向。 (4)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与其他传播活动相比,教育传播具有以下特点。 ① 明确的目的性。教育传播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活动。 ② 内容的严格规定性。教育传播的内容是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规定的。 ③ 受众的特定性。 ④ 媒体和传播通 道的多样性。在教育传播中,教育者既可以充分发挥口语和形体语言的作用,又可以用板书、模型、幻灯、电视等做媒体;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又可以是远距离的传播。 ⑸ 网络传播 若以媒体分类,现代传播又可分为书刊传播、电话传播、电报传播、广播传播、电视传播和网络传播等。网络传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进行传递或交流信息的行为和过程,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 网络传播既是对传统传播的一种继承,又具有以下自身的特征。 ① 传播的数字化。网络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速数据传递系统,只传递0和1的数字。 ② 传播的互动性。网络公众通过BBS论坛、QQ聊天室和网络调查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