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系统实验项目三.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项目三:连续系统的幅频特性
一、实验项目名称:连续系统的幅频特性测量
二、实验目的与任务:
目的:使学生对系统的频率特性有深入了解。
任务:记录不同频率正弦波通过低通、带通滤波器的响应波形,测量其幅度,拟合出频率响应的幅度特性;分析两个滤波器的截止频率。
三、实验原理:
正弦波信号输入连续LTI系统,输出仍为正弦波信号。
图3.3-1信号输入连续LTI系统
图3.3-1中,
)
通过测量输入、输出的正弦波信号幅度,计算输入、输出的正弦波信号幅度比值,可以得到系统的幅频特性在处的测量值。改变可以测出不同频率处的系统幅频特性。
四、实验内容
打开PC机端软件SSP.EXE,在下拉菜单“实验选择”中选择“实验三”;使用串口电缆连接计算机串口和实验箱串口,打开实验箱电源。
实验内容(一)、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测量
实验步骤:
信号选择:按实验箱键盘“3”选择“正弦波”,再按“+”或“-”依次选择表3.1中一个频率。
连接接口区的“输入信号1”和“输出信号”,如图3.3-2所示。点击SSP软件界面上的按钮,观察输入正弦波。将正弦波频率值和幅度值(Vpp/2, Vpp为峰-峰值)记录于表3.3-1。
图3.3-2 观察输入正弦波的连线示意图
按图3.3-3的模块连线示意图连接各模块。
图3.3-3 实验三实验内容(一)模块连线示意图
点击SSP软件界面上的按钮,观察输入正弦波通过连续系统的响应波形;适当调整X、Y轴的分辨率可得到如图3.3-4所示的实验结果。将输出正弦波的幅度值(Vpp/2, Vpp为峰-峰值)记录于表3.3-1。
图3.3-4 输入正弦波和响应波形
重复步骤1~4,依次改变正弦波的频率,记录输入正弦波的幅度值和响应波形的幅度值于表3.3-1。
表3.3-1
频率(kHz)0.10.20.61.01.41.82.22.63.03.43.84.24.65.0输入幅度(v)2.152.142.022.082.132.102.052.112.102.062.082.012.132.14输出幅度(v)1.541.581.451.391.291.181.020.840.760.600.500.430.320.25输出/输入
幅度比值H0.720.740.720.670.610.560.500.400.360.290.240.210.150.12
实验内容(二)、带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测量
实验步骤:
重复实验内容(一)的实验步骤1~5。注意在第3步按图3.3-5的模块连线示意图连接各模块。
图3.3-5 实验三实验内容(二)模块连线示意图
将输入正弦波频率值、幅度值和响应波形的幅度值记录于表3.3-2。
表3.3-2
频率(kHz)0.10.20.61.01.41.82.22.63.03.43.84.24.65.0输入幅度(v)2.152.142.022.082.132.102.052.112.102.062.082.012.132.14输出幅度(v)0.060.111.001.931.681.411.150.880.760.630.500.420.360.27输出/输入
幅度比值H0.030.050.500.930.790.670.560.420.360.310.240.210.170.13
思考问题:
(1)将表3.3-1、3.3-2的输出/输入的幅度比值H数据用横座标(频率)、纵座标(幅度比值H)描绘出来,可以拟合出两条光滑曲线,它们说明两个系统的幅频特性有何不同之处?
(2)为什么实验内容(二)中,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串联会得到带通滤波器?
五、实验结果
(一)、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测量
表3.3-1
频率(kHz)0.10.20.61.01.41.82.22.63.03.43.84.24.65.0输入幅度(v)2.152.142.022.082.132.102.052.112.102.062.082.012.132.14输出幅度(v)1.541.581.451.391.291.181.020.840.760.600.500.430.320.25输出/输入
幅度比值H10.720.740.720.670.610.560.500.400.360.290.240.2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