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终身教育政策.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美國的終身教育政策 社會教育研究所 碩二 黃昀祺 美國終身教育的結構和現狀 美國終身教育發展的社會條件及現狀: 1.1976年終身學習法(Lifelong Learning Act):終身學習、學習社會等廣泛應用,但預算遭到聯邦議會否決。 2.1991年「美國2000:教育戰略」:明確推動終身教育的方針 ,其四項基本戰略(1)11萬所基礎學校辦更好(2)創建滿足21世紀需要的新型學校(3)為”昨天的學生,今天的勞動者”,使之學習不止,把一個處於危機的國家變為”全民皆學之邦”。(4)把每個社區變為有益於學習的場所。 美國推動終身教育的社會條件 收入的大幅增長和自由時間的增多: 科學進步、收入增加,學習意願也增加。 經濟與社會變化的加速: Hutchins(1968)曾指出,要實現終身教育的普及化,以二大事實為基礎。一是閒暇的時間增 多,一是變革的迅速,因為後者,我們需要學習;因為前者,我們才有時間學習」(黃富順,民78) 機會平等化要求的實現: 60’s=社會經濟方面的機會平等,60’s中後期=反種族、性別、年齡歧視運動。 美國推動終身教育的社會條件 高學歷化的進展: 來自於美成人對學習資格的需求,社會對成人就職者的要求越來越高,也因為美國盛行”資格證書”(Credential)的社會,故美國社區學院廣設二年制短期課程,幫低學歷者解決資格問題。 教育制度的開放化: 1.公立高等教育=19th後半期。 2. 60’s=以社區發展為目標的三年制公立高等教育機構=社區學院(高中畢業即可報考,不受年齡、成績影響。) 美國推動終身教育的社會條件 經濟成長速度減緩造成競爭激烈的影響: 70’s經濟增速的減緩(stop at 90’s),導致勞動力市場的競爭激烈,為了得到更好的職位及較高收入,帶動相關學校、課程、研討會等的產生和盛行。 人口動態變化的影響: 80’s=18yr~24yr進入減少期=危及高等教育機構的生機,故許多大學及短期大學開始為了爭取生源而去開拓新的”市場”=成人學習者。 美國終身教育的基礎-成人教育的發展歷史 起源:殖民地時代的市鎮議會時期(Town Meeting): 一種決策團體,其中沒有管理教育的部門。 第一個管理成人教育的機構:Benjamin Franklin 於1972費城所創立的JUNTO(容托,支持建立公共學校、博物館、圖書館為目標) 1820以後,全國各地普設機械學院;至1833年,第一座由稅金支持的公共圖書館建成。 WWII後,制定退伍軍人法及相關成人教育計畫。1976年,美國公共廣播公司成立,透過電視為社會成人授課,開遠距教學之先例。 美國的終身教育立法-終身學習法(Lifelong Learning ACT,1976) 又稱Modale Act。 內容: (1)終生學習產生的原因和特點(2)終身學習的範圍(3)終身學習的活動內容 終身學習包括:成人基礎教育、繼續教育、獨立學習、晉升教育……,以及協助各機關團體運用研究的成果或創新的方法服務於家庭需求和個人發展的活動。 終身學習活動部分: 由管理終身教育的助理秘書代表聯邦政府在終身學習活動中的職權,以協調各聯邦並將信息告訴學習者 壓縮經費,80’s公眾社會性需求的淡化,無疾而終。 美國成人教育法案(1966) 對美國成人教育的目的、任務、內容、師資培訓、管理體制、經營等方面規定。 歷經1970、1974、1978三次修訂逐步完善。 中學後繼續教育法(The Continuing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Act) 1980年,美國國會將1965年頒布的「高等教育法案」第一篇修改為「中學後繼續教育法」。 肯定高等教育院校及其資源對於美國社會的重要性,並希望聯邦政府要與各州和高等教育院校緊密合共同履行: (1)中學後教育方面一律平等(2)有選擇院校及能力的自由(3)學術自由(4)提高應對社會變動的反應能力(5)平均分配教育資源。 重連接性和終身性,並突出社會機構的教育作用。 法案旨在形成一個相互聯繫的學習網路(高校+社會部門)。 其他相關法案 終身學習稅收信貸計畫-1997八月(Lifelong Learning Tax Credit Program) 為成人的中等候教育預備學習提供財政的支持。 在財務資助上設有各種獎學金,如帕金斯獎學金、聯邦直接助學金等。 成人與家庭讀寫能力法-1998(The Adult Education and Family Literacy Act) 授權教育部提供遠距教育方面的支持,促進教育技術再課堂上的應用和學習機會的擴展。 2002年3月發布「美國教育部2002年至2007年戰略規劃」,強調教育評等,提高中學後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