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住宅墙体裂缝原因和控制措施.doc

发布:2018-05-21约3.5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住宅墙体裂缝的原因和控制措施   摘要:本文分析了产生住宅墙体裂缝的原因,提出了墙体施工过程中控制裂缝的可行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住宅墙体裂缝控制措施   1前言   建筑裂缝,不仅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而且较普遍。轻微者影响建筑物美观,而且容易造成渗漏:严重者降低建筑结构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整体性和耐久性。甚至还会导致整体倒塌的重大质量事故隐存在民建钢筋混凝土结构领域。一个相当普遍的质量问题就是结构的裂缝问题,它已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2 住宅建筑裂缝的主要种类与直接原因   2.1 地基变形造成上部结构裂缝   一般地基尤其是软土地基,存受上部荷载后,地基会产生较大的沉降,也必然在各个部位发生沉降差。以混凝土与砌体为主体结构的住宅建筑,承受变形差能力很小,超过限度就会在墙体及楼板结构产生裂缝。如常见的矩形平面住宅,虽然荷载均衡,但因地基沉降影响会产生锅底形下沉,外墙则会产生八字斜裂缝。又如住宅建筑在乎面安排上常是将厨房卫生间及扶梯间放在北面,从而造成南北向重心与形心不一致的沉降差裂缝,如果在竖向设计上不注意层高或荷载差异,沉降差产生的裂缝就更多。   2.2 结构设计不当的裂缝   结构设计上除了满足规范进行计算分析外,应该注意结构刚度的协调、收缩变形的协调及温度变形的协调。任何不协调都会在结构使用后产生裂缝。例如阳台一边是实墙,一边是挑梁,虽在强度计算上没有问题,而二者的刚度差,会造成扭拉裂缝。再如屋面或楼面钢筋混凝土平台跨度过大,厚度太薄,虽然强度可满足,但因钢筋应力过高往往会在跨中底部和墙根处表面产生裂缝。   2.3 收缩裂缝   混凝土在其形成过程巾一直在收缩,当受到约束就会产生拉应力。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低,特别是在早期。所以混凝土非常容易在早期产生收缩裂缝而在其后期收缩应力又往往与其他因素会在一起造成混凝土结构裂缝。较常见的如楼板边角45°裂缝等。   2.4 温度变形裂缝   温度变形裂缝,是住宅建筑产生裂缝的主要因素。因为住宅在使用期内始???处存温度变化的环境内。住宅是各类构件的联合,互相相对固定在一起,因材料膨胀系数不同,当温度变化会产生很大约束应力。当受拉部位超过构件或材料抗拉极限应力,就产生温度裂缝。而且温度应力是反复循环的,开始不裂缝,时间长了,随着建筑材料抗力的降低也会慢慢开裂。所以有些住宅开始很好,3年、5年甚至lO年后会产生裂缝,温度裂缝的部位很广。   2.5 人为因素造成的裂缝   钢筋的位置放错,负弯矩钢筋落到底部、跨中钢筋太高、电线管,水管集中在一处断面;拆模过早、结构提前受力、施工荷载过大、超过住宅设计荷载;在住宅使用过程巾因无知敲拆受力构件等等,这些都会造成严重的结构性裂缝   3对裂缝的基本认识   3.1 住宅裂缝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1)当代住宅都是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体结构。混凝土组成从机理上微观裂缝是其物理学性质所决定的。混凝土各组成材料通过水泥凝胶结合,水泥凝胶水化作用用水量理论上应在20%左右。但施工操作要求总是超过水化的水量,在结硬过程中消失的水总是会留下空洞,加之骨料本身缝隙与结合面空隙,所以混凝土自身从微观上就存在大量不连续的缝隙,可以说混凝土天生就有裂缝。   (2)钢筋与混凝土有着不同的弹性模量和不同的极限强度。一般而言,钢筋与混凝土弹性模量之比为5:1,抗拉强度之比150:1。要钢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发挥钢材优良的抗拉性能,一定会以混凝土拉裂作为代价。因此规范计算与工程验收时都允许混凝土有裂缝,分别按结构重要性及结构所处环境,规定允许有0.1mm.0.2mm和0.3ram的裂缝。   (3)混凝土除了固体物质共有的热胀冷缩性能外,更具有与时俱增的长期干缩,特别是现代混凝土。因泵送砼对流动度的要求,水泥浆体比传统混凝土高出很多,其干缩率大幅度提高。据有关试验达5/10000甚至更多,而混凝土极限拉伸仅为2/10000。由此可见,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存在是客观的,其微小裂缝的产生有着不可避免性。   3.2 裂缝危害程度的分析   (1)裂缝可分:可见裂缝与不可见裂缝。我们要控制处理的是可见裂缝。   (2)可见裂缝又可分为:正常裂缝,即不妨害功能,不危及结构的规范允许裂缝;有害裂缝,危及结构安全及影响功能裂缝。   (3)正常与有害裂缝应按建筑功能与环境状况来正确界定。而且要按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处理。例如造成渗漏的裂缝当然是有害裂缝,但是适当处理后就可以达到不渗漏。因此不渗漏与不裂缝又是两个概念。裂缝问题,一方面是控制,通过努力使裂缝分散、细化达到无害程度;另一方面是处理,只要处理适当,是能保证住宅建筑正常使用的。所以控制裂缝应该包括处理裂缝   3.3 控制与处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