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教学理论.doc.doc

发布:2017-04-18约4.8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7 嘉第六章 教學理論 ㄧ、史金納的編序教學理論 (一)直線式(linear)編序特徵: 1.採小步驟進行 2.呈現明顯的反應 3.立即回饋 4.依自我步調學習 (二)分支式編序(branching program)特徵: 1.較直線式編序複雜 2.彈性較大【涵蓋一種多重選擇的格式】 3.主要特色在「診斷」學生的反應 二、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論 (一)主張教師的角色:塑造可讓學生自己學習的情境,而不是提供學生預先準備齊全的知識。【激發學生好奇心】 (二)主張學生角色:應依概念與原理,主動進行自我的學習活動;並鼓勵學生親自去體驗和執行實驗,允許他們自己去發現原理。【學生能獨立學習】 (三)發現學習的優點: 1.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努力工作,發現答案。 2.可教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技巧,促使其分析與操縱知識,而非只是吸收知識。 三???奧蘇伯爾的接受學習論 (一)反對發現學習,學生不可能完全知道什麼是重要的或有關的,須仰仗外在的力量,激發他們去學習。 (二)主張教師的工作:將學習情境結構化,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材料,逐漸導進導進到組織特定細節的功課。 (三)「解釋教學法」:指教師有系統地計畫教導學生有意義的資訊而言。 (四)運用解釋教學法提供的課程,可分為四個主要階段: 1.呈現前導組織: 2.呈現學習資訊(即任務和材料) 3.聯結組體與呈現的學習資訊: 4.應用 (五)根據接納學習論的觀點,可為教學安排提供以下建議: 1.教師宜採用演繹教學法,先導入具有一般概念的主題,然後再逐漸涵括特定的例子。 2.在呈現新教材之前,宜設計簡單式的班級討論活動,俾使學生能共同掌握重要的背景資訊。 四、蓋聶的學習與教學事件論 (一)蓋聶主張學習活動須滿足若干條件(conditions),並闡述這些條件與主要的「教學事件」(events of instruction)的關係:教學事件係指將資訊傳遞給班級學生的步驟。 (二)學習事件:有以下八項 1.動機階段 2.察覺階段 3.獲得階段 4.保留階段 5.回憶階段 6.類化階段 7.表現階段 8.回饋階段 (三)教學事件【參閱p178】 1.引發動機與告知學習者目標 2.導引注意 3.刺激回憶 4.提供學習輔導 5.提升保留 6.增進學習遷移 7.引出表現;提供回饋 (四)學習成果 1.智能技巧:指他運用符號或概念與其所處環境互動。 2.認知策略:學習者習得用來管理自己的學習、記憶與思考的技巧,亦即用以控制自己內在過程的技巧,通稱為認知策略。 3.(語文)資訊:是一種我們能夠「敘述」的知識,是一種認知事實或陳述性知識,可以用口語寫作、打字、繪圖等方式表達出來。 4.動作技巧:指學習者學會以若干經過組織的動作行動執行運動而言;如穿針、擲球。 5.態度:指學習者習得會影響個人作行動選擇的心理狀態。 五、布魯姆的精熟學習論 (一)精熟學習隱含的基本觀點:務求所有的學生或近乎全體的學生再學習次一技能之前,須先精熟某種特定技能至預定的水準。 (二)布魯姆的精熟學習理念係根據卡羅(John B. Carrol,1963)所提在學校學習程度的見解而來。 ◎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程度=f(花費在學習的時間量/學習所需的時間量) ◎卡羅的「學校學習模式」主張對教學效能有貢獻的要素有五: 1.性向(apptiude,即學生一般的學習能力) 2.瞭解教學的能力(即學生學習特別課目的準備度) 3.毅力(perseverance,即學生願意主動學習所耗的時間) 4.機會(即允許學生學習的時間量) 5.教學的品質 (三)精熟學習原理所提學校學習的模式,包括六個因素: 1.開始學習的認知行為 (約可用來說明成就變異的1/2) 2.開始學習的情意特徵【1.2.屬於學生的特徵】(約可用來說明成就變異的1/4) 3.教學的品質 (約可用來說明成就變異的1/4) 4.成就的層次與形式 5.學習速率 6.情意的成果 (四)布魯姆的精熟學習策略具有主要的特性,可從以下的步驟中發現: 1.課程可細分成涵蓋一、兩週學習活動在內的一系列學習單元。 2.每個學習單元確立具體的教學目標。 3.每個學習單元的目標訂有精熟標準,通常以學生正確回答測驗題的百分比表之。 4.每個單元的學習任務採正規教材與團體本位教學方式教導之。 5.在每個學習單元結束時,實施診斷-進步測驗(形成性測驗)。 6.為未精熟學習單元的學生規定校正學習錯誤以及安排額外學習時間的程序。 7.在完成課程的全部單元之後,實施期末測驗(總結性測驗)。 8.單元測驗(形成性測驗)與期末測驗(總結性測驗)的結果,可供評量與改進教學的依據。 (五)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