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生态学作业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的生态恢复.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班级: 学号: 姓名: 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成为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成功案例 / 2010-05-23 10:18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发表评论?(0) 近日,在美国编著的教科书《地理与环境》中,增加了正蓝旗巴音胡舒案例。 从2000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正蓝旗赛音呼都嘎苏木巴音胡舒嘎查,开展了连续10年的退化沙地草地生态恢复实验,取得了显著效果。巴音胡舒嘎查面积12.1万亩,科研人员将严重退化的4万亩夏季牧场用于实验,在实验区外种植1000亩玉米饲料供牲畜舍饲,4万亩草场围封起来进行自然恢复。10年后,巴音胡舒嘎查4万亩退化沙地草地恢复同时也带动了全嘎查12万亩草场的恢复,生物多样性也得到初步恢复,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作为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成功案例之一,已在国内外广为人知。(内蒙古新闻网 赵文萃) 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位于内蒙古正蓝旗内,这个村有72户,人口310人,土地12.6万亩,属典型生态恢复的浑善达克沙地。 此前,这里过度放牧,草地逐渐退化,其中4万亩草地成沙地。而这只是浑善达克沙地的“冰山一角”。正蓝旗位于浑善达克沙地腹地。 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 现貌 浑善达克地处北京正北 180公 里,是离北京最近 沙源地,也是 外地沙尘进京的主要通道,既有 裸露的沙丘,又有严重退化的 草地。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十大沙漠 沙地之一,位于内蒙古中部锡林 郭勒草原南端,东西长450公里, 南北最宽处300公里,面积大约 5.2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00多米,是内蒙古中部和东部的四大沙地之一。 浑善达克沙地距北京直线距离180公里,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源地,也被专家们认为是造成北方沙尘的主要策源地之一。 翻译成汉语,浑善达克意指黄色野马出没的地方,传说中,成吉思汗南征时在此丢下了一个金马驹,并在此繁衍,上苍为他们设计了包括人类在内的2000多个物种。传说中的浑善达克是“无与伦比的神奇和美丽”。 浑善达克曾水草丰美,景观奇特,风光秀丽。 近代由于掠夺性放牧,滥樵乱采等,造成草场退化,并加速了荒漠化进程,草原气候趋于旱化。河流湖泊萎缩,沙化日益严重。 每年春季起,这里沙尘暴频频发生,强度逐年增高。2000年春天,华北地区连续发生了多次沙尘暴或浮尘天气,频率之高,范围之广,强度之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随后,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浑善达克沙地被列入重点治理区域。 2000~2005年,为寻找浑善达克沙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途径,控制沙尘源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在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村庄),进行退化生态恢复试验与示范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正蓝旗巴音胡舒嘎查(村庄),其中4万亩地从草原变沙地,又从沙地变成草原。后一次变化,用了10年。 主要做法是将草场围封禁牧,令其自然修复,适当辅以人工干预。 十年过来,中科院植物所首席科学家蒋高明对治沙的心得是:自我修复,无为而治。 改变牧民的生产方式,运用高效的公司机制使土地升值 3 4 提高牧民后代的教育水平,逐步实现教育或就业“移民” 2 1 减少牲 畜压力,释放自然力 人工种植高效饲料,保证牲畜的“口粮” 2001年,恢复好的草长到80~140厘米;最高产草量每亩为5300斤(鲜重); 2002年,植被总盖度达60%,与当地未封育的草场相比,固定沙丘提高了近3.8倍,沙丘低地的群落生物量分别提高9倍。 2003年,滩地草丛最高量超过6500斤/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