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九单元_溶液总复习课1.ppt

发布:2016-08-17约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考总复习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考点1、溶液的形成 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 (2)稳定性: (3)是混合物 2、组成: 被溶解的物质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1、定义: 各组成部分性质相同 外界条件不变,组成不会改变 (密度、浓度、性质等)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V溶液≠V溶质+V溶剂 ①清澈透明,但不一定是无色。 ②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分子扩散,也可是离子. ③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④水是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做溶剂。 (1)明确: 同种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不同溶质在相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2)溶质与溶剂的辨证关系 (3)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确定 ①气体和液体、固体和液体形成的溶液:气体、固体是溶质。 ②液体和液体形成的溶液: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溶质;若溶液中有水,则水是溶剂。 均一、透明、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硫酸铜溶液(蓝色)—— Cu2+ 氯化铁溶液(黄色)——Fe3+ 氯化亚铁、硫酸亚铁溶液(浅绿色)——Fe2+ 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 MnO4- 考点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溶解过程的两种变化: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2、几种表现: (1)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表现为放热,温度升高. (2)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表现为吸热,温度降低. (1)浓硫酸、NaOH固体等溶于水温度升高; (2)NaCl等溶于水温度不变; (3)NH4NO3等溶于水温度降低。 (3)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表现为温度不变. 考点3 乳浊液和乳化现象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特征: 乳状浑浊液体,不稳定, 液体分层 乳化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 液滴,而不聚成大油珠。小液滴能随 水流走。 特征: 乳状浑浊液体,能稳定存在 1.乳浊液 2.乳化现象 饱 和 溶 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 溶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 溶质可以继续溶解的溶液. 1、概念 考点4、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讲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溶剂质量和溶质。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1)在一定温度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同种溶质,如果不再溶解,则溶液 是饱和溶液,如果继续溶解,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2)溶液中有未溶解的溶质时为饱和溶液。 强调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 ? 一般规律: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特殊溶质Ca(OH)2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记准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溶剂 升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降温、加溶剂 检验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往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溶质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关系: (2)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了解】浓溶液和稀溶液是粗略地表示溶液里溶质含量的多少 。 (1)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3)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考点5 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一定温度 100克溶剂(一般指水) 饱和状态 质量(克) 固体的溶解度的四要素: 例:蔗糖在20℃是的溶解度是203.9g。 在20℃时,100g水中溶解203.9g蔗糖,溶液达到饱和。 在2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203.9g蔗糖。 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溶解度/g (20℃)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不)溶 10g 1g 1g 0.01g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   ? ①列表法;②溶解度曲线。 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相同。 不同种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相同。 0.05 0.10 0.15 0.20 90 70 40 0 10 20 50 60 80 100 30 0.05 0.10 0.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