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环境下中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探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转型环境下中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探究摘 要:当前国内正面临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这对国内城市化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处在加速城市化阶段的中部城市。在转型的环境下,中部城市要实现健康城镇化,就要发展绿色、低碳型产业。在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与自然生态环境的支持下,旅游产业的发展迎来黄金期。从转型时期城市发展环境变化分析出发,得出中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重点,并以鹿邑县为例,提出当前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为中部城市崛起路径与产业提升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转型;中部城市;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146-04
引言
当前国内城市发展正面临着剧烈的经济转型与空间重构,并且在全球化竞争日渐激烈的环境下,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变化,面对越来越多的挑战,城镇化发展中的难题越来越突出。经济转型将带来城市产业发展的转变、城市功能的重塑及城市空间格局的重构,对城镇化不成熟、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的城市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中部地区在中国文明发展中拥有悠久的历史,是人文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自然生态保育良好的地区,而且该地区迫切需要让本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为中部地区整体发展提供助力。中部地区城市普遍处在工业化初期,在向中期加速转变中。在经济转型的环境下,对该地区城市产业发展战略进行研究,及时指出产业发展方向对城市发展具有直接指导意义,是必须且紧迫的。
一、新时期下转型对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
1.转型发展理念的要求。在当前的形势下,国家宏观政策的重心放在关注民生、体现和谐的方面,要求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关注对民生问题的改善与社会服务系统的发展,将发展的便利惠及到广大市民中去,实现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与“快”的矛盾,推动城市发展从单纯注重经济增长向同时关注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品质提升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旅游产业则在发展中要注意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与人文遗存,实现利用与保护的良性循环。另外,城市发展的理念要注重低碳、绿色、生态发展,实现“两型”社会的目标,推进“健康城镇化”[2]。中部城市在这一方面的绿色基础较好,而在发展中要注意避免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要在当地资源环境条件下,建立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自组织系统。因而在产业发展方面,需要以绿色、低碳行业为首选。旅游产业及相关服务产业是经济效益明显、环境友好的产业。经济转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也提出了要求,规划研究要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重新审视。必须改变以牺牲土地资源为代价的外延扩张模式[3],从城市空间的发展走向集约化出发,实现空间重构,建立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
2.国内重要区域转型发展的要求。经济转型时期也是对中国各大区域经济发展体系的一次大调整。在东部地区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中西部也在先后崛起。在这一次的经济转型浪潮中,中部地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而在这过程中不能盲目全盘接受转移的产业,有所选择地承接有利于融入本地产业体系,对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有帮助的产业。同时,近期一批区域战略规划先后出台,有待在区域与城市的发展规划研究中落实。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发生转变,注重以城市群建设推进的区域城市化进程,要求发展中以大城市为依托,中小城市为重点,发展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4]。中部地区就有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长株潭城市群等重大区域制定了相应发展战略。区域统筹发展的情况下,城市必须融入区域共同发展,要求城市的发展应首先服务于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而言,参与区域协调,要求充分发掘自身的特色资源,有利于明确自身发展方向,让各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错位化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3.城市自身转型发展的要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休闲旅游活动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旅游需求逐渐旺盛,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吸引东部发达省份的旅游消费,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新兴事业。旅游业的开展越来越依托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市容市貌,发展城市旅游业,有利于改良城市功能,将城市的生活功能提升为生活、休闲、文化审美等高层次功能,提升城市的品质,提高旅游者的旅游品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同时对城市远近郊区联合发展有较大的联动作用,有利于促进城市各区均衡发展[5]。
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城市社会服务,实现城市魅力与品质提升。要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合理配置文化、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同时以特色城市文化建设为出发点,实现自身城市幸福感的提升,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以人文环境和自然景观环境营造,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