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碳计量方法.ppt
三、IPCC-土地利用分类区分土地利用类型转化:IPCC缺省值为20年(各国可根据国情选择20年以上的时间),例如,对清查年为2005年,1986-2005年期间一直为有林地的:划入5.A.1FF;1986-2005年期间从其它地类转化为有林地的:划入5.A.2LF经营性采伐导致的暂时无林地仍划入5.A.1FF。为此需要知道过去20年内每年的各类土地利用转化面积。三、IPCC-土地利用分类时间点1时间点2三、IPCC-土地利用分类转化后LU原LU有林地农地草地湿地居住地其它用地合计有林地1521119农地3291134草地52501260湿地1146居住地55其它用地1124合计253552484128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面积矩阵(过去20年每年一个矩阵)三、IPCC-土地利用分类转化后LU原LU管理森林未管理森林农地管理草地湿地居住地其它用地管理森林FMDDDDD未管理森林FMDDDDD农地ARCMGM/RVRVRV管理草地ARCMGM/RVRVRV未管理草地ARCMGMRV湿地ARCMGMRVRV居住地ARCMGM/RVRVRV其它用地ARCM/RVGM/RVRVRV土地利用转化与KP活动四、IPCC-LULUCF计量方法碳库: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死木和土壤有机碳,木产品。地上生物量:土壤层以上以干重表示的所有活生物量,包括干、桩、枝、皮、种子和叶。如果林下植被生物量在总地上生物量中的比例相对较小,可以忽略,但要保持计算和监测的一致性。01地下生物量:所有活根生物量。由于细根通常很难从土壤有机成分或枯落物中区分出来,因此通常不纳入该部分。02四、IPCC-LULUCF计量方法枯落物:矿质土层或有机土壤以上、直径小于10cm或其它规定直径的、处于不同分解状态的所有死生物量,包括凋落物、腐殖质,以及不能从经验上从地下生物量中区分出来的小于一定直径的活细根。01死木:枯落物以外的所有死生物量,包括枯立木、直径大于或等于10cm或其它规定直径的枯倒木、死根和树桩。02土壤有机碳:一定深度内矿质土和有机土(包括泥炭土)中的有机碳,包括不能从经验上从地下生物量中区分出来的小于一定直径的活细根。03四、IPCC-LULUCF计量方法Tier1假定:枯落物和死木通常合为死有机质除有林地外,死有机质碳库碳储量为零有林地转化为其它地类:IPCC为死有机质提供了缺省值有林地死有机质碳储量变化为零。对采伐、火灾等干扰,假定碳排放全部发生于当年。地下生物量为零020103050604碳储量变化:两种方法基于过程的方法(碳库输入-输出)基于储量的方法非CO2排放IPCC-LULUCF计量方法四、IPCC-LULUCF计量方法生物量:无地类变化(5.X.1)基于储量的方法四、IPCC-LULUCF计量方法生物量:无地类变化(5.X.1)基于过程的方法DCAB四、IPCC-LULUCF计量方法基于过程的方法生物量:无地类变化(5.X.1)尽管加拿大森林面积达2.3亿hm2,但它是森林表现为净排放源的唯一国家,主要与森林火灾有关,同时森林转化也是加拿大的一个重要碳排放源。美国以其2.56亿hm2的有林地,成为林业碳汇量最大的国家,高于欧盟15个成员国林业碳汇量的总和,俄罗斯为全球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达6.19亿hm2,但由于其地入寒温带,林业碳汇量相对较低*林业碳汇量在国家温室气体源排放量(不包括LULUCF)中的所占百分比以拉脱维亚最高,达151.5%。其次为北欧的挪威、瑞典和芬兰,分别为56.6%、50.8%和46.9%。其它主要发达国家为:美国9.1%,日本6.3%,德国7.8%,法国15.5%,丹麦3.8%,意大利16.7%,荷兰1.0%,西班牙7.7%,瑞士5.5%,英国和北爱尔兰2.2%。欧盟15个成员国平均为10.0%。1990~2006年,附件I国家林业的碳汇总量在总的温室气体源排放中所占的比例在5.0~9.1%间波动,无明显变化趋势。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林业碳源汇在其总的温室气体源排放中所占的比例在10%以下;美国略有增加,从8.0%增加到9.1%;欧盟在7.8~10.0%之间;英国呈小幅增加趋势,从1990年的1.5%增加到2006年的2.2%;意大利从1990年的11.5%增加到2006年的16.7%;德国从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