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的调查报告.doc

发布:2016-12-12约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的调查报告   四月中旬以来,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分三个组对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深入各县市区、市经济开发区、市直各相关部门及部分企业,通过实地考察、走访了解、专题座谈等形式,就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调查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呈现出产业规模、影响力和经济总量日益上升的良好局面。   (一)企业实力增加,带动能力提高。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6家。目前已形成食用菌、粮油、畜禽、茶叶、林业 、皮革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2011年,市级58家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15.5亿元,同比增长26.1%;上缴税收1.83亿元,同比增长37.6%;职工总人数1.58万人,辐射农户53.49万户,带动农民增收11.4亿元,同比增长18.7%。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23亿元,与农业产值比1.44:1,继汽车机械产业之后成为全市第二大支柱产业,发展前景看好。   (二)项目投入增加,产能不断提高。2011年,共有55家企业新建项目44项,当年投入项目建设资金7.6亿元,其中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的有10个项目。同星农业新建食品加工园,将日加工肉鸡提升至50万只;天星粮油建成日处理油料500吨油脂加工厂、仓容3000万公斤的原料库房和总容量2万吨的9座钢制食用油存储罐;炎帝农业建成食用菌室内标准化生产、加工和冷储厂房。44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可新增产能2.24万吨,新增产值41.5亿元。   (三)精品名牌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获认证农业三品一标57件;获省著名商标14个,湖北名牌1个;通过ISO9000、HACCP、GAP认证3个企业,通过ISO9000、HACCP双认证15个企业,通过ISO9000认证9 个企业。共有研发人员497人,同比增长46.6%;投入研发经费3927.6万元,同比增长34.2%。三友公司与省农科院、华农等科研院所合作,2011年成功研制出香菇胶囊菌种、安全型花菇保水剂和矿质大菇料等产品,深受广大菇农喜爱。开发的三大系列产品远销美国、比利时、东南亚等地,供不应求。同星农业公司自主研究建立的一套科学、规范的养殖模式,采用自动的供水、供料、温控、通风系统,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得到了国家现代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首席专家文杰的肯定。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承担实施的食用菌产业建设与技术推广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审核,被确立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四)财政投入增加,企业信用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坚持诚实守信,把现代企业制度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内控机制完善,企业整体形象良好。2011年,55家企业共获得财政扶持资金5994万元,同比增长106%。三家食用菌加工企业获省级财政调度资金1500万元,粮食加工企业金银丰公司获财政调度资金100万元,畜产品加工企业同星农业获财政调度资金4000万元;税收减免额1.32亿元,同比增长64.7%;实际获得银行贷款15.02亿元,同比增长39%。当年企业用于标准化基地建设投入7856.6万元,同比增长86.7%。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优惠政策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够。自2006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通知》后,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措施,制定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在信贷、土地、贴息、税费等政策上加大了力度,对我市龙头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落实的情况来看,在企业的用水、用电、用地、税收、交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不到位现象,与农业企业投资大、周期长、利润薄的实际相比,政策支持仍显得力度不够。   (二)龙头企业仍然偏小,带动力不强。一是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少。国家级龙头企业仅有同星农业、裕国菇业2家。二是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2011年,我市5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不足本省稻花香集团1个企业(2011年销售收入124.9个亿),更无法与江苏的雨润、河南的双汇相比。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只有2家,有29家企业年销售收入不足亿元,占50%。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市级5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曾都16家,随县21 家,广水15家,市经济开发区6家,广水、随县无国家级龙头企业。由于存在上述原因,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影响力还不大。   (三)产品精深加工欠缺,附加值不高。除少数大的龙头企业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