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课题1 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保护大气环境(Word说课稿)新教材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2024).docx
第2单元课题1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大气环境(Word说课稿)新教材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2024)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2单元课题1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大气环境(Word说课稿)新教材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人教版2024)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大气环境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化学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课题1第2课时,通过学习空气的成分、性质以及大气污染的危害,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感、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和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增强保护大气环境的责任感。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为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公民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过空气的组成和性质,对大气污染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还需进一步提高实验设计和创新能力。
在素质方面,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但个别学生在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方面还有待加强。在行为习惯上,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有待提高等问题。
这些学情对课程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可能会出现理解不深、分析不透的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思维,以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学习中得到提升。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空气的成分、性质和大气污染的危害,使学生系统地理解课程内容。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大气污染的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3.实验法: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和图表,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
2.教学软件:利用化学教学软件模拟实验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视频和互动平台,拓展学习视野。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以生活中的空气质量报告为切入点,询问学生对空气质量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空气质量对生活的影响,从而自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大气环境”。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通过PPT展示空气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作用,让学生对空气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接着,讲解大气污染的概念、类型和主要污染物,结合具体案例(如雾霾、酸雨等)分析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最后,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大气环境,提出减少污染物排放、发展清洁能源等措施。
3.巩固练习(10分钟)
设计几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可以包括:列举生活中减少大气污染的方法、分析某一地区大气污染的原因等。通过讨论,巩固学生对空气污染和大气环境保护的理解。
4.课堂小结(5分钟)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大气环境”的短文。作业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大气环境保护的方法,并将其付诸实践。同时,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深入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知识点梳理
1.空气的组成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混合物,主要由氮气(约78%)、氧气(约21%)、稀有气体(约0.94%)和二氧化碳(约0.03%)等组成。
-空气中还包括水蒸气和微量的其他气体以及悬浮颗粒物。
2.空气中各成分的作用
-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最高,对生物体无直接作用,但可以参与氮循环。
-氧气:是生物呼吸所必需的气体,参与氧化反应,维持生命活动。
-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等,这些气体在工业和科研中有广泛应用。
-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温室气体之一,对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3.大气污染及其危害
-定义:大气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层,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