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城规.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 材料强度 混凝土:受压构件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混凝土强度,一般应采用强度等级较高的混凝土。 目前我国一般结构中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常用C30~C40,在高层建筑中,C50~C60级混凝土也经常使用。钢筋:通常采用Ⅱ级和Ⅲ级钢筋,不宜过高。不宜采用高强度钢筋原因? * 3.4 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 偏心距e0=0时? 当N=0,? 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界于轴心受压构件和受弯构件。 受压构件 压弯构件 偏心受压构件 一、 试验研究分析 偏心受压构件的破坏形态与偏心距e0和纵向钢筋配筋率有关 1、受拉破坏--- (或大偏心受压破坏) 第七章 受压构件 M较大,N较小 偏心距e0较大 As配筋合适 或 破坏特征 ◆破坏过程: 截面受拉侧混凝土较早出现裂缝, As的应力随荷 载增加发展较快,首先达到屈服。 此后,裂缝迅速开展,受压区高度减小;最后受 压侧钢筋As 受压屈服,压区混凝土压碎而达到破坏。 ◆ 破坏特点:破坏始于受拉钢筋屈服,然后压区混凝土压碎,一般受压钢筋也能达到屈服。有明显预兆,破坏特征与配有受压钢筋的适筋梁相似,属延性破坏。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受拉侧钢筋。 ◆ 形成条件:偏心距e0较大,且受拉侧纵向钢筋配筋率合适。 受拉破坏 2、受压破坏(---或小偏心受压破坏) 产生受压破坏的条件有两种情况: ⑴当相对偏心距e0/h0较小(a、b) ⑵或虽然相对偏心距e0/h0较大,但受拉侧纵向钢筋配置较多时 (a) As太多 (c) (b) ◆ 特点:截面近N侧混凝土和钢筋的受力较大, 而远N侧钢筋可能受拉也可能受压,但应力较小,(当相对偏心距e0/h0很小时,远N侧还可能出现受压情况。)截面最后是由于受压区混凝土首先压碎而达到破坏,远N侧钢筋未达到受拉屈服。破坏具有脆性性质。 ◆ 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压区混凝土和近N侧钢筋,破坏时受压区高度较大。 ◆ 第二种情况在设计应予避免,因此受压破坏一般为偏心距较小的情况,故也常称为小偏心受压破坏。 As太多 二、受拉破坏和受压破坏的界限 ◆破坏特征: 即受拉钢筋屈服同时受压区混凝土边缘达到极限压应变ecu。 ◆ 与适筋梁和超筋梁的界限情况类似。 破坏时的立面 受压构件 受压构件的配筋构造要求 一、 截面形状和尺寸 ◆ 采用矩形截面、工字形截面、 圆形截面 ◆ 柱的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50*250mm2。应有l0/b≤30及l0/h≤25。 3.6 偏心受压构件的构造要求 受压构件 受压构件的配筋构造要求 ◆ 最小配筋率:《规范》规定,轴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6%;一侧受压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 (说明限制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的原因) ◆最大配筋率:全部纵筋配筋率不宜超过5%。 注: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按r =(A‘s+As)/A计算,一侧受压钢筋的配筋率按r ’=A’s /A计算,其中A为构件全截面面积。 (限制原因?) 二、 纵向钢筋 受压构件 受压构件的配筋构造要求 ◆直径d:d不宜小于12mm,宜根数少而粗,但对矩形截面根数不得少于4根,圆形截面根数不宜少于8根,且应沿周边均匀布置。 ◆保护层厚度: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要求见表,且不小于钢筋直径d。 ◆纵筋的净距:当竖向浇筑混凝土时,纵筋的净距不小于50mm; 对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应按梁的规定取值。 ◆纵筋的中距:截面各边纵筋的中距不应大于300mm。当h≥600mm时,在柱侧面应设置直径10~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受压构件 受压构件的配筋构造要求 三、箍筋 受压构件 受压构件的配筋构造要求 ◆箍筋基本要求:应采用封闭式。 ◆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也不应大于截面短边尺寸;对绑扎钢筋骨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d;对焊接钢筋骨架不应大于20d,此处d为纵筋的最小直径。 ◆ 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小于6mm,此处d为纵筋的最大直径. 当柱中全部纵筋的配筋率超过3%,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且箍筋末端应应作成135°的弯钩; 焊成封闭式此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 d ,也不应大于200mm。 ◆ 箍筋形式:当柱截面短边大于400mm,且各边纵筋配置根数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未大于400mm,但各边纵筋配置根数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 注意事项:不得采用具有内折角的箍筋。 受压构件 受压构件的配筋构造要求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