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内隐追随理论研究述评.pdf

发布:2015-09-03约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7卷第3期 外国经济与管理 V01.37No.3 2015年3月 ForeignEconomiesManagement Mar.2015 内隐追随理论研究述评 杨红玲1’2,彭坚2 (1.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广东广州510300;2.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4--+一+-+-+*+-+-+-—}—+-+· 摘要:近年来,社会认知理论应用于追随研究领域,诞生了内隐追随这一前沿研究主题。 作为追随理论的扩展,内隐追随理论有助于揭示内隐认知在领导一追随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 能够为有效利用内隐认知来促进领导者和追随者的积极心理与行为提供理论启示。本文介绍 了内隐追随的内涵、结构、测量与加工模型,从个体、环境和文化三个方面厘清了内隐追随原型 的形成机理,从近端和远端两个视角概括了追随原型对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影响结果及其边界 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未来的研究应加强对内隐追随的本土结构、 影响结果以及稳定性与可塑性等内容的探讨。 关键词:内隐追随理论;追随原型;追随力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50(2015)03—0016—11 ·+一+一+-+一+一—}-——卜一—·卜 -+一+一+-+-—+一—‘-●一· 一、引 言 20世纪70年代,在领导特质论、行为论和权变论纷争不休之时,认知理论被有效地应用 于领导研究并发展出极具代表性的内隐领导理论。内隐领导理论质疑自陈式问卷在测量领导 行为方面的精准性,并指出追随者往往会运用大脑中储存的一套标准来评价领导者。如果领 导要素真的存在于追随者的大脑之中,我们就应当去了解追随者的观点与想法(Eden和Levi— atan,1975)。基于这点思考,近年来陆续有不少学者从追随者的心理与行为切入,提出了颇具影 响力的追随理论(Uhl—Bien等,2014),并逐渐形成了一股把研究焦点从领导力转向追随力的研究 热潮。在这股研究热潮中,一些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把内隐领导理论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迁移 至追随研究领域,探究领导者和追随者对追随者特质与行为的期望,进而建构出内隐追随理论 followershiptheories,WIs)。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大脑中存在一种追随原型,与能被直 (implicit 接观察的实际追随力不同,它作为一种对追随力的内隐认知而被个体无意识地藏匿于大脑之中, 像黑匣子一样无法被直接观察,需要借助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测量方法才能被揭示。 内隐追随理论对于领导一追随研究的开展和组织管理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个体 收稿日期:2014—10—19 作者简介:杨红玲(1979--),女,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讲师,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彭 坚(1989一),男,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外国经济与管理(第37卷第3期) 万方数据 大脑中的追随原型会影响其对自身或他人追随力评估结果的精准性。例如,组织中的领导者 往往会根据自身固有的一套标准来评估下属的追随力,受这套固有标准的影响,其评估结果可 能与下属的实际追随力有偏差,这会降低评估结果的精准性。而了解并控制追随原型对追随 力评估的影响,能提高评估结果的精准性。其次,在组织中,领导者大脑中的追随原型会直接 影响领导者对待下属的态度与行为,进而作用于下属的职场心理与行为表现乃至最终的组织 产出(Whiteley等,2012)。基于这一点,领导者可以通过利用或控制自身对追随力的内隐认知, 来发挥追随原型的正性效价,避免负性效价,以促进员工表现和组织绩效的提升。最后,内隐追 随理论的发展是对追随理论的重要补充。一方面,分内隐与外显(实际)两条线索来梳理追随力, 能够促使学术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