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载[00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六章 职业伤害与职业安全 第一节 职业伤害概述 职业安全 (Occupational Safety) 也称劳动安全,是研究预防和控制职业性伤害事故的一门专业,是指为避免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或设备事故,创建安全、健康的生产和操作环境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及相应的活动,最终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职业生命质量。 职业伤害(Occupational injuries) 又称工作伤害(简称工伤),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 职业伤害的范围:《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实行办法》(1996) 职业伤害的认定: 职业伤害事故发生、职业病确诊之日 企业:职业伤害报告 职工或其亲属:职业伤害保险待遇申请 当地劳动行政部门 15日,特殊情况 可延长至30日 调查取证 职业伤害认定 7日,特殊情况 可延长至30日 职业伤害的分类: 受伤程度 轻伤 重伤 工伤死亡 致伤因素 机械性损伤 物理性损伤 化学性损伤 受伤部位 颅脑伤 面部伤 胸部伤 腹部伤 肢体伤 皮肤或粘膜表面有无伤口 闭合性 开放性 受伤组织或器官多寡 单个伤 多发伤 我国职业事故分类 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 火药爆炸 瓦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1 2 3 4 5 6 7 8 9 10 事故类型 序号 事故类型 序号 第二节 常见职业伤害事故类型及其危险因素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车辆伤害 电击伤害 操作事故所致伤害 第三节 职业伤害的调查与评估 一、职业伤害分布特征 3. 伤害类型 1. 行业和职业分布 不同行业和职业的职业伤害事故率有所不同 2. 人群分布 男性比女性易发生事故 年龄小、工龄短者职业伤害发生率高 年老工人职业伤害发生率也上升 二、职业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 人的因素 人口统计学指标:性别、年龄、文化程度 工作身份:职业、工种 工作经验 健康状况:睡眠、疲劳、残疾、体重 、饮酒 心理因素 认知态度 不安全行为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机器设备 设备质量差、有缺陷或维护不善 防护设施缺乏或不全 机器设备设计未遵循人-机工效学原则 环境因素 物理环境:厂房大小、地面状况、采光、气温、通风、噪声 社会环境: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社会关系、家庭关系、社会认可 劳动组织不合理与生产管理不善 工作负荷大、时间紧、轮班、作息时间,调换工种等。 领导对安全工作不重视,对工人技术指导及安全操作教育、培训不够。 生产设备及安全防护装置无专人管理和维修制度。 操作规程和制度不健全。 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不适用。 三、职业伤害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四、职业伤害调查处理程序 描述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 干预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前瞻性 回顾性 工程学 行政管理 个人 综合性 职业性事故报告系统和报告信息 特殊事故报告 职业性事故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职业性事故的统计指标 调查计划 收集有关事故的详细资料 取证、检验、验证和分析 完成事故报告及事故通报 提出整改建议 职业性事故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和步骤 职业事故分析常用的统计学指标 千人死亡率=(职业伤害死亡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00‰ 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平均职工人数)× 1000‰ 百万工时伤害率=(伤害人数/实际总工时)×106/百万 伤害严重率=(总损失工作人数/实际总工时) ×106/百万 伤害平均严重率=总损失工作日/伤害人数 百万吨死亡率=[死亡人数/实际产量(吨)]×106/百万 全年因事故的经济损失(万元) 企业年平均职工人数 千人经济损失率= ×1000‰ 全年因事故的经济损失(万元) 企业全年总产值(万元) 百万元产值经济损失率= ×100%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