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 (人教版必修5 ).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eq \a\vs4\al(必修5)
Ⅰ.古代文化常识梳理
《归去来兮辞》
1.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2.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滕王阁序》
1.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五湖:泛指太湖区域的湖泊。一说,指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青草湖、丹阳湖,南昌在五湖之间。
2.下榻:在某地住宿。榻,狭长而低矮的坐卧用具。典故:豫章太守陈蕃素来不接待宾客,专为徐稚设一榻,平时挂起,只有徐稚来访才放下。因此后世有“下榻”之说。
3.钟鸣鼎食:指大家世族。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4.东隅:日出的地方,表示早。
5.桑榆:日落的地方,表示晚。
6.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
7.弱冠:指男子20岁,古代以20岁为弱年,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8.投笔:投笔从军。后人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逍遥游》
1.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2.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陈情表》
1.表:古代臣下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3.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
3.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4.郎中:尚书省的属官。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5.洗马:又叫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6.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7.牧:古代称州的长官。
8.犬马:臣子自谦。
9.皇天后土: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后土:古代指地,土神。天地或天地神灵的总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亦作“后土皇天”。
Ⅱ.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实词
(一)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
2.俨骖于上路 俨,通“严”,整齐的样子。
3.云销雨霁 销,通“消”,消失。
4.所赖君子见机 机,通“几”,预兆。
5.北冥有鱼 冥,通“溟”,海。
6.三餐而反 反,通“返”,返回。
7.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智慧。
8.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
9.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邪,通“耶”,呢。
10.而征一国者 而,通“耐”,能。
11.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变化。
12.夙遭闵凶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13.常在床蓐 蓐,通“褥”,垫子。
1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间。
(二)古今异义
解释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的词语。
1.策扶老以流憩
古义:拐杖
今义:搀扶老人
2.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短的
今义: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如此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创立,建立,设立或站得住
5.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奔走,效劳
今义:车马等快速地跑
6.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苦衷)
今义:向别人陈述;通知某事,使人知道
7.臣之辛苦
古义:辛酸悲苦
今义:身心劳苦
(三)一词多义
1.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 《滕王阁序》 全,全部。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 《滕王阁序》 完,干涸。
③聊乘化以归尽 《归去来兮辞 并序》 死。
2.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 《滕王阁序》 连接。
②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 序。
③引壶觞以自酌 《归去来兮辞 并序》 举,拿。
④引以为流觞曲水 《兰亭集序》 疏导使流。
3.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 《滕王阁序》 穷尽。
②穷且益坚 《滕王阁序》 困厄,处境艰难。
4.息
①请息交以绝游 《归去来兮辞 并序》 停止。
②晚有儿息 《陈情表》 子。
③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遥游》 这里指风。
④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逍遥游》 气息。
5.志
①《齐谐》者,志怪者也 《逍遥游》 记载。
②不坠青云之志 《滕王阁序》 志向。
6.行
①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 经历。
②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陈情表》 走路。
7.薄
①门衰祚薄 《陈情表》 浅薄。
②日薄西山 《陈情表》 迫近。
8.拜
①拜臣郎中 《陈情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