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确诊的168例轻、中度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8周后评价2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和临床疗效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活动指数和临床疗效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
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优于单用美沙拉嗪肠溶片,且有较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美沙拉嗪;锡类散;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ilitise,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症状[1]。
近些年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UC取得了很好的疗效[2]。故本研究应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轻、中度UC患者,来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轻、中度UC的疗效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07月-2012年06月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初诊或慢性复发性UC患者168例。所有入组患者诊断均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助组 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标准[3]。
入组标准:①所有入组病例均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并行病理学诊断,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属轻度及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和左半结肠为主。②年龄22~66岁。③同意本实验并签署同意书者。
1.2分组与治疗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84例病人。观察组男48例,女36例,平均(39.4±22.1)岁,平均病程(6.8±2.7)年;轻度47例,中度37例;对照组男50例,女34例,平均年龄(38.8±21.2)岁,平均病程(6.2±2.5)年;轻度49例,中度35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1.0g 4次/日,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生大黄、赤芍、蒲公英各30g加水1000ml煎至200ml,自然冷却至38℃左右加入锡类散2g混匀,每晚睡前保留灌肠。疗程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
1.3.1 UC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变化:DAI总分为腹泻次数、脓血便、结肠粘膜表现、医师评估病情分数之和。症状缓解2分;轻度活动3-5分;中度活动6-10分;重度活动10-12分。
1.3.2临床疗效评价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次数≤2次/天,便常规检测无红、自细胞。复查结肠镜黏膜大致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2~4次/天,大便成形,便常规检测红、白细胞均10个/高倍镜,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化验及肠镜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两组间比较均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DAI评分变化 治疗后两组患者DAI评分均有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组有效率为 96.4%,对照组有效率为91.7%,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UC治疗主要以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为主,其中美沙拉嗪是临床常用药物 [4]。近年来研究资料表明,中药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具有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临床疗效好、复发率低、副作用小等优点[2]。
故本研究在美沙拉嗪口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生大黄、赤芍、蒲公英各30g,锡类散2g)治疗轻、中度UC。其中:生大黄 祛瘀止血,赤芍 止痛、凉血,蒲公英 清热解毒,锡类散 化腐生肌,促进结肠溃疡愈合 [5]。治疗8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其疾病活动指数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明显,临床有效率更高。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比单用美沙拉嗪具有更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中药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活动期UC疗效显著,方法简便易行,副作用小,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值得大样本研究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 刘刚,韩洪秋.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规范的解析.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12(9):758-788.
2 张璐璐,宋雪诗.美沙拉嗪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