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消费及理财状况调查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职生消费及理财状况调查报告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理财已成为人们合理支配钱财的必修课程。21世纪的学生不仅需要有高“智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财”商。中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一方面他们年龄偏小,大多数只有16~19岁,经济上尚未独立,还需父母资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他们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和强烈的消费欲望;此外,他们即将踏入社会,很快会面临就业、买房、结婚、生子等一系列事情,因此理财这堂必修课迫在眉睫地摆在了中职生面前。在学生时代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精打细算,这样对于以后走向社会收益巨大。
关键词:中职生 消费 理财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c)-0186-02
在国外,理财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在中国,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你会惊讶地发现作为具有时代特征的“理财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少之又少。在一些教育专家的呼吁下,城市少数学校开始设立专门的理财教育课程,对学生实施理财教育,获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理财教育研究重点偏向于大中小学,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则较少。本人觉得,对于中职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说,生财并不是理财的最终目的,理财的目的在于学会使用钱财,使个人的财务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能在有限的物质财富下享受生活的无穷乐趣,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和品位。那么,如何更好地管好你的物质财富,用好你的每一分钱――这是每个当代中职生面临的首要问题。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结合相关数据资料,做了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1 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旨在对我校学生的消费及理财状况有个全面客观的了解,发现我校学生在消费与理财方面存在的不足,为我校相关机构工作的决策做参考,以帮助我校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和养成科学理财习惯。
(1)了解我校学生的消费状况、消费观念及消费水平。
(2)了解我校学生对理财的认识程度,掌握学生理财价值取向。
(3)提高同学们对个人理财的重视度,引导同学们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
2 调查基本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校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739份。问卷有效率74%。调查问卷采用单项选择的方式来回答问题,主要包括月消费水平、消费来源、消费结构以及自己的理财观念和能力等几个方面。这些问卷内容从不同角度真实地反映了当前中职生的消费观和理财观。
3 当前中职生的消费现状
3.1 中职生月生活费
我校学生月生活费主要集中在400~600元之间,占56.1%;19.2%的同学的生活费在400元以下,18.9%的同学生活费在600元到800元之间,而生活费在800元以上的同学只占到5.8%。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在物价如此之高的今天,绝大部分同学的生活费并不算很高。
3.2 生活费来源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资助,所占比例为88.5%;依靠校内勤工俭学的占6.5%,获得奖学金助学金的同学占12.9%;有课余兼职的占3.1%,其他来源占3.9%。以上表明我校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仍是父母,只有极少部分同学具有一定的自立能力。
3.3 消费结构
数据表示学生每月的生活费主要是用来支付伙食,伙食费在学生的总体花销中占主要地位(图3)。我们可以看出其中伙食费在300元以下的占49.7%,300~500元之间的占40%,500~800元之间的的占8%,800元以上的占2.3%。而花在学习上的费用则太少,100元以下的占66.7%,100~200元之间的占17.5%,200~300元之间的占8.1%,300元以上的只占5.7%。在其他方面的花费上,衣服的费用相对较多,50~100元之间占45.2%;通讯、日用品费用30~50元的居多,分别占40.3%、39.2%;娱乐方面的费用最少,20元以下的占了55.9%。由此可见,伙食费和购物花费是学生们资金的主要去向,其他方面占得比重较小。
如图4,数据显示,当学生获得助学金时,有66.2%的同学会留作生活费,21.4%的同学会用于学业投资,4.9%的同学会用于应酬、请同学吃饭,1.6%的同学会用于班费,5.6%的同学会用在其他方面。可见,中职生对于助学金的合理使用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3.4 中职生的理财观念与认知
(1)如何处理盈余生活费
对于月生活费盈余的处理是一门大学问,每个人的消费观、理财观不同,自然处理方式也不同。如图5,就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选择将盈余存入银行的同学占28.6%,选择逛街消费的同学占到26.8%,请客的占3.8%,40.8%的同学选择用于其他。就此问题的处理差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