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工图书馆借阅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 程 设 计
课程名称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题目名称 图书借阅管理数据库设计
学生学院 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0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吴学雁
2010年7月
广东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名称 图书借阅管理数据库设计 学生学院 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一、课程设计的内容
根据选题完成数据库设计,并撰写相应的课程设计报告,主要内容包括:(1)数据库概念模式设计;(2)数据库逻辑模式设计;(3)数据库保护设计。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根据教师给定的选题,运用课堂中学到的数据库的基本理论与设计的知识,完成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及部分物理设计的内容。重点是ER图的设计、关系模式的转换与规范化以及如何利用DBMS完成数据表及数据库的创建和操作。(1) 数据库概念模式设计
写出由基本项构思ERD的四条原则及根据这些原则相应得出的实体、联系及其属性,并确定主实体的主标识,画出ERD;用原则4检查改正错误;对其中复杂的多元联系进行分析,必要则改进。
(2)数据库逻辑模式设计
1)一般逻辑模型设计:写出由ERD导出一般关系模型的四条原则,列出数据库初步构思的关系框架,并检查改进之。
2)具体逻辑模型设计:按所用的DBMS要求,设计表(文件)的具体结构,在关系框架下补充字段类型、长度、小数位数等行。
(3)数据库保护设计
1)设计表间关系:列出父表与子表的关联索引,指出要建立的表间关系的类型。
2)完整性设计:列出主要字段完整性的字段名、完整性约束条件;列出记录完整性约束及其约束条件;列出参照完整性表。
目录
1 课程设计要求 1
2 数据库概念模式设计 2
2.1 整理的数据项 2
2.2 绘制ERD 2
3 数据库逻辑模式设计 2
3.1 一般逻辑模型设计 2
3.1.1 按四原则转化 2
3.1.2 转化的逻辑模型 4
3.1.3 逻辑模型的优化 4
3.2 具体逻辑模型设计 4
4 数据库保护设计 5
4.1设计表间关系 5
4.2完整性设计 5
4.2.1 书籍关系表 5
4.2.2 书籍的出版社关系表 6
4.2.3 借书人关系表 6
4.2.4 借阅关系表 6
5 数据库实现 6
5.1 建立数据库 6
5.2 建立数据表 7
5.3 数据库的表间关联 10
6 感想与体会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2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1 课程设计要求
一个图书借阅管理数据库要求提供以下服务:
(1)可随时查询书库中现有书籍的种类、数量与存放位置。所有各类书籍均可由书号唯一标识。
(2)可随时查询书籍借还情况。包括借书人单位、姓名、借书证号、借书日期和还书日期。任何人可借多种书,任何一种书可为多个人所借,借书证号具有唯一性。
(3)当需要时,可通过数据库中保存的出版社电话、邮编及地址等信息向有关书籍的出版社增购有关书籍。一个出版社可出版多种书籍,同一本书仅为一个出版社出版,出版社名具有唯一性。
根据以上的情景假设,进行如下的分析与设计:
(1)根据上述语义画出ER图。
(2)将ER模型转换成关系模型,并指出每个关系模式的主关键字。
(3)分析每个关系模式已经达到第几范式。对于不符合第三范式要求的关系模式进行规范化。
(4)根据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和保护设计。
(5)在SQLServer中实现。
2 数据库概念模式设计
2.1 整理的数据项
书籍: 书号、种类、数量、存放位置
借书人:借书证号、单位、姓名、借书日期、还书日期
书籍的出版社:出版社名、电话、邮编、地址
2.2 绘制ERD
3 数据库逻辑设计一般逻辑模型设计 主码 (2)原则二:ER图中的从实体及相应的“的”联系变换为一个关系,从实体的属性加上主实体关系的主码构成这个关系的属性。如果“的”联系是1:1的,则以主实体关系的主码(作为外来码)为这个关系的主码;如果“的”联系是1:M的,则以主实体关系的主码加上同一主实体个体联系的不同从属实体个体赖以相互区分的属性组,组成该关系的主码。
书籍的出版社关系
书号 出版社名 电话 地址 邮编 外码 主码(复合主码) (3)原则三:1:M联系通过在“多”实体关系中增加相联系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