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工程安全技术措施.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
一、脚手架搭设与拆除
⑴脚手架搭设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工艺确定搭设方案并根据建筑物和平面形式、尺寸、高度,编制脚手架搭设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并绘制施工图。施工图应包括:脚手架的平面图、正侧立面图、剖面图、基础图、拉结点设置及构造详图。施工方案经相关部门审核并经总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⑵结构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大于1.5M,大横杆步距1.2~1.5M;装修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大于1.8M,大横杆间距不大于1.8M。结构施工的模板支撑体系与架子体系必须分离,提升架、卸料平台,人员上下马道架从设计到搭设均应与架子分设。
⑶脚手架基础:平整夯实,浇100厚C10垫层,有1%向外排水措施。立杆下设统长50厚木板或12号槽钢,离立杆底部200MM处设扫地杆。
⑷脚手架的立杆与大横杆交点处必须设小横杆,并紧固在大横杆上。
⑸在脚手架两端及转角处设置剪刀撑,中间可间隔9~15M间隔设置。剪刀撑应随架体同步搭设,沿脚手架全高连续设置。杆件搭接不小于1M,角度45~60度为宜。
⑹脚手架应按规定与建筑结构进行拉结,其拉结点垂直方向不大于3步,水平方向不大于3跨。
⑺脚手架必须自上而下封挂绿色密目安全网,网设置在外排立杆里侧,网与杆件连接必须使用专用塑料卡或尼龙绳连接,不得漏扣。
二、卸料平台
⑴卸料平台是提供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转运暂存处,必须满足卸料、存料的安全和运料、用料的方便。
⑵卸料平台的制作、安装,必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安装后使用前,应经施工负责人验收确认,使用中应有专人检查。
⑶平台可设计成下撑式或吊拉式。平台的材料选择及制作和节点做法,应由设计计算确定,并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可用钢管自地面搭起与建筑结构拉结,确保平台稳定,不准与外脚手架连接。
⑷平台的施工荷载应按3000N/㎡计算(主要考虑卸料、存料的不均匀性),使用荷载要控制在2000N/㎡以内。
⑸平台应自成受力系统,其搁置点及上部吊拉点,都必须位于建筑结构部位,其任何处均不得与脚手架、模板支撑等杆件相连接。搁置点或上部吊拉点的工程结构应通过计算复核是否满足施工期间荷载的安全要求。
⑹平台底部应采用50MM厚的木板挤严,固定可靠,不能有移动和空隙,保证作业安全。
⑺平台周围应按临边要求设置栏杆及钢板网,连接牢固,应能承受1000N外力。
⑻在卸料平台明显处设标牌,标明使用要求和限载重量。
三、临边防护
⑴施工现场高处作业中工作面的边沿无围护,或围护设施高度低于80CM的均属临边作业。如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料台、未砌围护墙和无外脚手架的楼层周边,楼梯口和楼梯段边以及电梯、龙门架、脚手架通道两侧边等均必须设防护栏杆。
⑵防护栏杆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距地面1~1.2M,下杆距地面0.5~0.6M,横杆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
⑶栏杆柱的固定以及与横杆的连接应牢靠,在上杆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1000N的外力。
⑷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立网封闭(为封闭严密,应加扫地杆),或在栏杆底部设18CM高挡板。
基坑边防护示意图
预留洞口的防护
楼板、屋面临边防护
四、洞口作业防护
⑴电梯井防护栅门应符合规范规定,整齐牢固,安全可靠形成工具化,定型化。
⑵电梯井口除设置固定栅门外,还应在电梯井内不大于10,设置一道安全平网。
⑶较小洞口如管道井口、烟道、人孔等边长大于25MM小于500MM的洞口,应设计成固定盖板盖牢并有防止移动措施。
⑷边长在500~1500MM的洞口,应用扣件钢管搭成网格架或采用贯穿砼板内的钢筋网(格不大于200MM),其上部铺设脚手板并固定严密。
⑸边长在1500MM以上较大的洞口,四周设防护栏杆封挂密目网,并于洞口处挂双层网(平网及密目网)。
⑹施工现场安全通道口应设置防护棚。防护棚顶部可采用50MM厚的木板,或采用相当于50MM木板强度的其他材料。两侧封挂密目网,防护棚长度按建筑物的高度而定,符合物体坠落半径的要求。(H-5M,R-2M;H-15M,R-3M;H-30M,R-4M;H>30M,R>5M;)
五、模板工程安全措施
在现浇混凝土工程中,模板及其支架安装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模板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钢筋的绑扎及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同时对施工安全也产生重要影响。模板支架失稳倒塌造成群死群伤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近几年来时有发生。
1、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倒塌的原因
模板支撑体系按使用的材料一般分为木撑筒支架和扣件式钢管支架。扣件式钢管支架是当前我国使用量最大、应用最普遍的模板支架。它的安装技术性要求较高,稍有疏忽,极易发生质量和伤亡事故,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立杆地基基础不满足要求。地基没夯,木垫板面积不够,木板太薄(厚度不足5cm),支架四周无排水措施、积水等,这些都易引发支架沉陷,导致支架失稳事故或梁板结构严重变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