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1年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选拔赛-理论考试试题.doc

发布:2018-12-22约4.2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年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选拔赛理论试题 全国天文奥赛组委会 供稿 I、理论部分(每个年级组5道题,每题20分) 1、(低年组)【恒星观测】 某晚观测发现,一颗赤经α=1h20m05s、赤纬δ=5°15′10″的恒星通过子午圈的时刻为21:33,当时其地平高度为55°10′08″。之后测得一颗坐标未知的恒星上中天的时刻为22:03,当时其地平高度为43°20′25″,问: (1)观测地的地理纬度是多少? (2)这颗坐标未知的恒星的赤经和赤纬分别是多少? 答案: (1)第一颗恒星“过子午圈”,既可能是上中天也可能是下中天。先考虑上中天,根据其上中天时的地平高度等数据,代入以下公式: h=90°-|φ-δ| 当地的地理纬度为: φ=40°0502(南(注:?)半球) 或 φ=-29°3442(北(注:?)半球) 若它此时是下中天,其地平高度为: h=|φ+δ|-90° 代入数据可知:φ=±145°10′08″-5°15′10″,即|φ|90°,结果无意义。表明这颗恒星此时不可能是下中天。 (2)第二颗恒星比第一颗晚30分钟上中天,意味着它的赤经比第一颗大30m,所以第二颗恒星的赤经为: α2=1h20m05s+30m=1h50m05s 仍然利用(1)中的公式,可以求出第二颗星的赤纬为: φ=40°0502时,δ2=-6°3433(天顶以南上中天) 或 δ2=86°4437(天顶以北上中天); φ=-29°3442时,δ2=-76°1417(天顶以北上中天) 或 δ2=17°453(天顶以南上中天) 2、(高年组和低年组)【木星落山】 请估算(至少是粗略估计),当木星冲日时,在北京延庆学生军训基地(即本次考试地)观测,从木星视圆面下缘与地平相切直到木星视圆面完全消失在地平线下的整个过程(即木星落山)需要多长时间?大气折射对你的计算结果有何影响?假设地球、木星轨道为正圆并且共面,木星轨道半长径为5.2AU,赤道半径为71500 km。 答案: 木星冲日时,离地球的距离为4.2AU,它的视直径为: d=2×71500km/(4.2 AU)=2.27弧度?(注:2.27exp-4)=46.82 当木星正好位于赤道上时(δ=0),它的周日视运动的角速度为: ω0=360°/23h56m4s≈15/s 估算时,可以认为任一天的木星视运动角速度都等于ω0,落山时它的周日视运动轨迹与地平线的夹角为90°-φ,需要进行纬度改正。因此在纬度为φ=40°的地方,它落山的时间大致为: t=[d/sin(90°-φ)]/ω0≈4.1 s 大气折射在地平线附近约为35,而木星视圆面仅为46.82,因此大气折射只改变木星的视位置,对落山的持续时间没有影响。如果是太阳(视直径32左右),则可能会有影响。因为大气折射角随着地平高度而减小,会导致我们看到的地平附近的太阳呈扁圆形(宽度不变,但长度变小,形状大约为32×26.5,见2005年国际天文奥赛实测题),因此北纬40度处的太阳落山时间会略微变短大约30秒。 编者注:实际上由于木星的周日视运动圆与它的赤纬(δ)有关,当δ不为0时,视运动轨迹是个小圆。这时其周日视运动角速度不同于ω0,落山的时间当然有所差别。我们可以根据球面天文学公式推导出任意日期的木星落山时间满足: t=d/[ω0·(cos2δ-sin2φ)0.5] (1) 木星的赤纬为(-23.5°, 23.5°),因此在北纬40度处,它的落山的时间为:t≈4.1s~4.8s。大气折射可以改变木星的赤纬δ,从而使得它落山时的视运动圈略有改变,但导致的cosδ变化不超过0.004,t的变化不到0.02秒,完全可以忽略。因此大气折射对木星落山过程没有影响。 (1)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已经超出了中学数学水平,参加奥赛的同学不必掌握。当在国际奥赛中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以忽略周日视运动的“小圆”效应,不要在这个问题上过于纠缠。例如2010年亚太地区天文奥赛理论高年组第二题(晨昏蒙影,参见2011年第2期《天文爱好者》),当时有不少学生试图考虑到周日视运动是小圆,花费了很大精力,结果却仍然不对。 3、(高年组和低年组)【黄道】 位于地球某处的观测者,在昨晚的某一时刻观测土星,他注意到这时黄道上的每一点都有一种奇异的性质:这一点和南天极的角距离刚好等于这一点的天顶距。不考虑大气折射,求观测者的地理纬度,并估算他的观测时刻。 答案: 首先要知道,要想黄道上的每一点都满足题意,此时的黄道必与天赤道相交于东、西两点,也就是说观测时间为地方恒星时6h或18h左右(春、秋分时角为6h时),对应的地方时为15h20m或3h20m,显然他是在晚上观测,时间应为3h20m左右。 此刻黄道上正好过上中天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