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中考二轮专题复习两次鸦片战争和中国的应对课后练习.docx
两次鸦片战争和中国的应对
题一:1、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o中国教育出版网\
A.鸦片战争B.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o中国教育出版网\
2、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这是\o中国教育出版网\因为,鸦片战争()
A.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
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o中国教育出版网\建社会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题二:1、下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侵略军的暴行是()
\o中国教育出版网\
A.命令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
C.洗劫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D.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口岸
2、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o中国教育出版网\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这些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题三:\o中国教育出版网\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o中国教育出版网\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篇》
题四:“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这部著述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题五:1、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当时最大的军工厂。此外,各省先后办过20个机器局,都是兵工厂。其间\o中国教育出版网\不仅搬入了外国的枪炮、弹丸、雷管,而且外国的机器也由此而传入中国。这些企业\o中国教育出版网\由国库支付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兴办这些企业体现了洋务派“求富”的要求 B.兴办这些企业使李鸿章等官僚大发横财
C.洋务派兴办了近代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这些企业的经营方式导致经济效益低下
2、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创办了汉阳铁厂,使“汉阳造”闻名天\o中国教育出版网\下,堪称中国重工业的奠基\o中国教育出版网\人。这里的“他”是指()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左宗棠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o中国教育出版网\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o中国教育出版网\?说出\o中国教育出版网\一个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名称。
(2)请对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做简要评价。(至少答出2点)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了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先是做军火买卖,\o中国教育出版网\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废科举,兴\o中国教育出版网\学堂,派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等等。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请回答: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说改革是被迫的?这次改革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o中国教育出版网\
题六:1、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这主\o中国教育出版网\要是指洋务运动()
A.创办新式学堂 B.兴办近代企业
C.建立现代海军 D.传播西方思想
2、毛泽东曾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张之洞和张謇的共同点是()\o中国教育出版网\
A.都是洋务派的代表 B.都是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
C.都提倡在不损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 D.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3、阅读下列材料:
\o中国教育出版网\
(1)材料中的运动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