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岩质边坡稳定性的研究.doc

发布:2018-10-13约3.02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岩质边坡稳定性的研究   【摘 要】建筑场地稳定性由多种因素控制,其中边坡的稳定性对建筑场地影响、建筑物安全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建筑场地岩质边坡的现状,调查岩体岩性、裂隙发育、地层产状等特征,利用裂隙统计位移反分析及力学参数计算,对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提出加固处理措施,对于从事相关勘察、设计及施工作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岩质边坡;稳定性;加固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对丘陵山区土地资源的利用日益增多,丘陵山区作为建筑场地,经常遇到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并需得出科学的结论。某山区建筑场地爆破施工整平期间形成人工岩质陡坡,部分边坡因爆破影响,岩体产生松动,边坡的稳定性直接影响边坡上部拟建建筑物及场地的稳定性。前人对自然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较多,对人工岩质陡坡的稳定性研究较少。人工爆破裂隙有时对边坡的稳定性起到主导作用,因此,科学的分析裂隙参数,对于确保建筑场地稳定,提高建筑物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工程概况   某建筑场地拟建2栋高层建筑物,建筑物北侧3m左右为爆破整平施工期间形成人工陡坡,高度4-6m,岩质边坡安全等级为Ⅰ级,因爆破边坡使岩体产生松动、裂隙发育,该边坡直接影响拟建建筑物及场地的稳定性,建筑施工暂停。因此,针对潜在不稳定的边坡进行勘察、稳定性评价工作。   2 勘察工作方法   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前,采用现场勘察及室内试验获得有关资料,选取合理的计算参数,具体采用如下方法:   2.1 工程地质测绘:采用点、线、面结合,查明地层岩性特征、软弱夹层分布、断层破碎带的宽度及影响宽度、充填物及胶结情况、节理裂隙的产状、延伸方向、宽度充填物性质、发育程度和张开程度等有关要素。   2.2 现场检测:地质雷达探测坡体内深部裂隙、节理以及滑裂面,进一步探测裂隙的空间分布特征。   2.3 原位试验:原位试验选择岩体直剪试验、裂隙直剪试验、岩石点荷载试验三种试验方法。   2.4 室内试验:室内试验项目为含水率、块体密度、饱和吸水率、饱和单轴抗压强度、饱和单轴压缩变形、三轴压缩强度、抗拉强度、直剪。   3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 地层岩性:   豹斑状白云质灰岩:浅棕褐色、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质地较纯,竖向节理局部较发育,节理多为钙质充填,局部为未充填,岩体较完整,层面间为泥钙质充填,岩层倾向53°~73°,倾角3°~8°。   灰质白云岩:灰白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质含量较高,竖向节理局部较发育,节理多由粘性土及钙质充填,岩体较完整,层面间为泥钙质充填,岩层倾向36°~50°,倾角3°~12°。   3.2 节理、裂隙:   该场区节理走向主要有45°~80°,300°~350°两组分布,其中又以45°~80°节理居多,更密集,倾向主要集中在NW和SE方向,倾角绝大多数>75°,部分节理近直立。从现场场区的节理性质来看,应以张性节理为主,部分较大裂隙宽度有1~5cm不等,填充有钙质、泥质填充物。有几个长度和宽度较大的裂隙,对边坡的稳定性有影响。   该场区因人工爆破开挖后产生大量人工裂隙,形成岩石松动区,松动区范围2-3m。   地质雷达仪器为国际上先进的美国SIR-3000,探测天线分别采用了100MHz、200MHz两种天线。地质雷达探测的主要对象是边坡坡体。据雷达图像的解译结果,上部2-3m深度范围内裂隙交错发育,深度16m发现一连续完整的结构面。   3.3 承压板法原位试验:   承压板法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影响范围内岩体、土体的承载力和变形特征。它是在承压板上施加一定的荷载,并测定其变形,然后绘制出压力――变形曲线(图1、图2),计算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   该方法视岩体为均质、连续、各向同性的半无限弹性体;根据布辛涅斯克公式,刚性承压板下各点的垂直变形(W)可表示为:    或   式中:   A――承压板面积;   E0――岩体的变形模量;   p――承压板上单位面积压力;   D――承压板直径;    ――岩体的泊松比;   m――与承压板形状、刚度有关的系数。   计算得E=234.2MPa   4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4.1 极限平衡分析法:   目前工程界普遍采用的计算方法仍为极限平衡法,因其计算方法简便,并能定量的给出边坡稳定系数大小。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k的一般表达式:      基于安全系数可以建立多种分析方法:如瑞典分条法,毕肖普法,Morgenstern-Price法,Sencer法,Sarma法,Janbu法及余推力法等。本次稳定性分析计算采用瑞典条分法、毕肖普法和Janbu法。   4.2 ANSY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