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某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防雷系统方案[科比特防雷]讲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毕节某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防雷系统改造方案
设计单位:湖南普天科比特防雷技术有限公司
联系人:刘云云日期:2012年7月8日
目 录
一、现场勘察报告 3
1、现场情况分析 3
2、防雷改造措施 5
二、设计方案 9
1、设计依据 9
2、具体内容 9
2.1、防直击雷改造措施 9
2.2、接地装置改造方案 10
2.3、机房电源过压保护 13
2.4、信号系统防雷保护 16
2.5、机房等电位处理 18
三、接地装置施工方法 20
四、售后服务措施 21
五、公司防雷资质 22
六、工程造价预算 24
七、工程设计图纸 24
一、现场勘察报告
1. 现场情况分析评估
XX县位于贵州省南部,是两省五市县的交汇点,年雷暴日天数约为65.3T/a,属于高雷区。
XX岭电视调频转播台位于海拔1000米的孤山顶峰,地势险要,气候变化快,强对流天气频繁,山体含金属矿藏,极易发生雷电对地闪击。
转播台站建于山脊,拾阶而上,直至转播台铁塔塔基。转播台配电房、机房、宿舍公用一处建筑,一层为变配电房,二层为宿舍楼,三层为值班播出机房和发射机房,四层为微波机房。
1.1、 直击雷防护措施现状评估
机房后方山顶有3座发射铁塔,极易成为雷击点,铁塔接地与机房接地共用一个接地装置,测的铁塔接地为6.5Ω。由于接地电阻偏高,铁塔接闪后,雷击电流不能快速泄放,会导致在其周围形成很强的交变电磁场,机房就在铁塔下面,没有相应的屏蔽措施,强大的电磁场极易穿透建筑物进入机房内部,与机房内有源线路耦合,形成过电压,损坏设备。
转播台建筑物原有避雷带已年久失修,并且已经拆除,原有避雷带防雷引下线悬空裸露在建筑物两侧,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并且转播台地势险要,当位于铁塔下方云层对地形成闪电时,极易侧击机房和宿舍楼,对值班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按照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GB50343-20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等相关规范的要求:第二类建筑物必须采取完善的直击雷防护措施。
因此需要进行避雷带的改造,满足直击雷防护的需要,改造方案详见设计方案。
1.2 、电源线路感应雷防护现状评估
发射台用电为市电,总电源为三相交流380v电源,三相五线制,TN-C-S系统。配电房总配电箱分出两路电源,一路引入水泵房配电箱;一路引入发射机房配电
柜,机房配电柜分出一路电源给发射机供电,另外一路给播控室供电。
高压线路由山下埋地引入变压器房,电缆为铠装电缆,并且在进变压器之前线路屏蔽层进行了接地处理,变压器高压侧装有阀型避雷器,高压线路部分防雷措施非常完善。
转播台低压电源线路未安装任何低压线路防雷器,按照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要求:低压线路应安装多级浪涌保护器,防止感应雷对电子电气设备造成损害。
1.3 、机房电子电气设备情况
①电气设备:总配电房有配电柜一台,机房配电柜一台,水泵房配电箱一个,稳压器3台,播控室配电箱一个;
②卫星接收设备:监控室内有卫星接收机4台,采用铜轴电缆引入信号;
③网络设备:机房内有一台8口网络交换机,信号由光纤引入;
④信号发射设备:机房内有发射机柜4个,每两个机柜用一路电源。
1.4 、转播台接地装置分析评估
发射机房与铁塔共用一处地装置。经测试,机房工频接地电阻为0.75欧姆,铁塔工频接地电阻值为6.5Ω,机房后方铁塔有一根扁钢架空引入4楼机房,经过机房接地排穿过墙体沿墙壁外侧连接至3楼机房接地点,机房外裸露的引下线上捆扎着由3楼至四楼的电源线路,当铁塔接闪泄放雷电时,沿接地扁钢传输的雷电流极易耦合至电源线路传输至机房。
由于铁塔为山顶最高的金属构筑物,接闪雷电的概率非常高,当接地不好时将成为一个非常危险的引雷装置,而且由于机房接地点接地电阻值远远低于铁塔的接地电阻值,因此,铁塔接闪后,会有很大一部分雷击电流涌入该接地点,造成局部地电位大幅抬升,地网与机房电子电气设备之间将形成很大的电位差,危害机房内部的电子电气设备。
变压器接地和配电房共用一处接地装置,测得变压器房接地电阻为79.6Ω,远远高于电力系统防雷接地小于4欧姆的要求,由于该接地装置未与机房接地装置组成联合地网,机房接地电阻值远远低于变压器接地低电阻,机房电源与配电房电源未参考同一个基准电位,当电源线路出现雷击过电压时,雷电流将迅速沿电源线路侵入机房,对机房设备造成损害。
2、防雷改造措施概述
铜山岭电视调频转播台为省级骨干高山通信台,根据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系统防雷设计规范》中关于防雷等级的划分标准,该转播台为二类防雷建筑物,滚球半径为45m,电子信息系统防护等级为A级。
根据现场详细现场勘查报告,参考其他台站防雷的成功经验,依据国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