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高校服学习课程介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台湾辅仁大学课程案例:「大学入门」- 织品服装学系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大学入门 开课院/系所 民生学院
织品服装学系 学分数/时数 2学分/2小时 修课人数
(班级规模) 约200人 二、课程目标 (一)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身心灵完整而成熟人格的学生,藉由教导及分享讨论,让学生了解现阶段的发展与责任,实际练习短、中、长期生涯规划与追求人生的意义,培育具备正确人生观、受社会欢迎的大学毕业生。
(二)让刚进大学的学生了解所属学校、院、系的特色,天主教学校的创校精神,及其宗旨目标。尊重人性尊严是本校的目标之一,跨海爱衣服务学习就是一项实践尊重人性尊严的具体创意表现。
(三)台湾学生是一群生活在物质富裕的环境,藉由分享印度的服务经验,使学生张开眼界,让学生意识到如今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遥远的印度有一些贫穷的人正需要大家的关怀,能够应用服装的专业制作『跨海爱衣』,表达一个成熟人格的大学生能够以自己的专业技能,服务世界上需要帮助的弱势人群,迈向世界和平的理想。使印度加尔各达垂死之家病患们,于病苦中拥有被关怀的温暖,让他们意识到离开人世间时有了基本的人性尊严,能够穿上一件舒适充满爱的衣服。 三、课程内容 先以多媒体教学简报方式介绍印度加尔各答垂死之家服务的实际感动经验,分享仁爱修会创会会母特里萨修女为全世界最贫穷人服务的可贵精神,及其创立垂死之家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世界上尚有一群生活在物质贫乏环境下的病患,需要我们的协助,辅大织品系以专业的技能,制作合适的衣服,使他们在印度困难的环境中能够穿上布料舒适、作工精细、款式简洁、色彩活泼的高质量衣服。透过辅大服装专业老师的指导与专业助教的协助,将学生们分组后以大量生产的方式,打版制图、裁布、车缝、熨烫、品检等流程一贯作业完成。 四、教学策略 分享服务的精神:前三周,分班在课堂中透过多媒体教学吸取服务的奉献精神。
专业技能学习:后半学期,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如部分缝、制图、裁剪、车缝。
服务学习:学生分组制作衣服,将完成的衣服按色分装纸箱寄至印度垂死之家。 五、各阶段工作及各周流程 准备 (一)向校方使命特色室申请计划补助制作跨海爱衣之布料费用
(二)准备制作多媒体简报光盘,向学生说明分享
(三)进行讨论设计图样并制作样衣
(四)将样衣寄至印度加尔各答寻求认可
(五)至与本系关系良好的布料厂商选择购买适合印度气候的棉质印花梭织布料 第一至三周 制作印度加尔各答服务经验的多媒体教学光盘
第二周 参与本计划的老师们共同讨论填写申请表格
第四至五周 由有服务经验的老师分班播放光盘,分享其服务经验与传达特里萨修女的博爱精神,让学生了解制作衣服的价值与贡献。多位老师一起讨论决定购买布料的厂商名单,亲自到门市部选购合适的纯棉材质印花布,挑选各种活泼的颜色,为使垂死之家的病患穿起来更有生气。
第七至十五周 学生于老师和助教的指导下,分组执行分工:打版制图、裁布、车缝、熨烫、品检等大量生产一贯作业流程。
第十八周 将完成的衣服分装纸箱,委托专人送至印度垂死之家。 服务 学生分组,分工流程:打版制图、修改纸型、抬布、拉布、裁布、备妥针车、车缝、熨烫、品检 反省 学生于完成的衣服中透过品检检讨作业流程的缺失。 庆贺 在最后一次课堂中表扬学生的服务精神、赠送礼物给学生。 六、合作机构 (一)机构名称、地点:印度仁爱修会加尔各达垂死之家
(二)受服务对象:印度加尔各答垂死之家100位病患
(三)具体服务工作项目:设计、打版制图、车缝等大量生产方式完成140件衣服 七、评量方式 将学生的制作过程及其态度在大学入门课程中纳入评量计分。 八、如对上述课程有疑问者,可咨询下列人员 九、备注 (一)成效:辅大织品系自从96学年度加入服务学习的精神于大学入门及基本服饰技艺学课程中,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与效能。
(二)因为本系服装专业老师大部分没有实际到印度服务学习的经验,所以在指导学生制作衣服时较显吃力。
(三)下次服务学习如能纳入本系服装专业课程中,可以自然地规范学生,在制作衣服的时间上较能精准掌控。
(四)限于隔海距离遥远及印度垂死之家的工作习惯,邮寄样衣后未能如期得到仁爱修会的响应。
(五)学生完成衣服后无法实时看到印度病患穿着该件衣服的情形,较难看到立即的效果。
(六)跨海服务需要克服邮寄、交通、时间等问题。 台湾辅仁大学课程案例:「人生哲学」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人生哲学 开课院/系所 全校大二、三、四共同必修课程 学分数/时数 2学分/每学期2小时
学年课 修课人数
(班级规模) 70人/班,约25班,
约1500人。 二、课程目标 协助学生了解自我,不断成长。
培养学生多元及独立思考能力。
使学生人格发展较健全,进而对社会有更进一步的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