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山田路二标段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doc

发布:2017-04-27约1.09万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龙坡区华岩镇山田路 改扩建工程二标段 水泥稳定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 四川山江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龙坡区华岩镇山田路改扩建工程 二标段项目经理部 2014年5月25日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方案 第1章 编制说明 1.1 编制目的 为指导山田路二标段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工程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和工期,降低工程造价,为施工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特制定本施工方案。 1.2 适用范围 本施工方案仅适用于山田路二标段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工程施工。 1.3 编制依据 1.3.1九龙坡区华岩镇山田路改扩建工程施工平面图。 1.3.2 设计主要依据的规范、规定和标准 国标GB/T19000族标准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T004-89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 交通部颁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4 编制原则 1.4.1 严格执行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设计标准。 1.4.2 遵守、执行招标文件各款的具体要求,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造价等各方面的工程管理目标。 1.4.3 在认真、全面理解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情况,应用新技术成果,使施工方案具有技术先进、方案可靠、经济合理的特点。 1.4.4 充分研究现场施工环境,妥善处理施工组织与周边接口问题,使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1.4.5 施工方案编制尽可能做到总体施工部署和分项工程施工组织相结合,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相结合,特殊技术与普通技术相结合,总体上使施工方案具有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思路清晰的特点。 第2章 工程综合说明 2.1 工程简介 山田路改扩建工程位于九龙坡区华岩镇,本项目起点(K0+000)接起点为田坝正街田西路,沿既有道路展线,途中经过荒沟,煤炭沟,云峰村,白家槽,九盘子,冷家堡,阳家坝,中梁村,谭家院子 (K8+150),路线总长8.150公里。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业主意见,本项目设计分为改线段及路面改造段,分段情况如下: (1).路面改造段 第一段桩号:K0+000-K0+549.659; 第二段桩号:K3+512.039-K5+112.648; 第三段桩号:K6+119.695-K8+150 (2).改线段桩号: 第一段为山下段:桩号K0+549.659~K3+512.039; 第二段为山上段:桩号K5+112.648~K6+119.695 本合同段项目部所承担施工任务桩号:K3+512.039-K8+150, 改线段桩号K5+112.648~K6+119.695fb分部分项工程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工程施工。 2.2 工程项目环境 2.2.1 地形、地貌、地质 由于从山下田坝正街到山上云峰村的现有道路纵坡较陡,路面路况较差,遇雨天路面湿滑,行车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且山上小型加工型厂矿企业较多,社会车辆多,交通拥堵。根据实地调查及收集有关地质资料,道路区内分布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机械、人工抛填的素填土(Q4ml)、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泥岩组成道路区地层结构由人工素填土、粉质粘土和下伏砂岩、泥岩层组成。人工素填土结构松散~稍密,属透(含)水层;砂岩裂隙不发育属弱透水层,粉质粘土、泥岩为隔水层。道路区属长期剥蚀丘陵斜坡地貌。斜坡地段地势较高,贮水条件差,基本无地下水,在道路区地势相对较低处为农田、鱼塘,粉质粘土分布较厚,大气降水后多形成地表径流经冲沟向场外排泄,少部份下渗赋存于第四系人工填土和基岩强风化带裂隙中,贮水条件较差。同时对区内调查并未有泉点等地下水露头点,居民生活用水基本从沟谷处采取,沟谷处水体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旱季时吃水困难。当地农垦生产用水主要靠大气降水。综合上述分析,区域内地下水贫乏、水量极小,无稳定地下水位,分布零散;仅在降雨季节,在低洼槽沟内的土层中存在局部的滞水层,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但雨季在地势低洼的填土层较厚处有形成局部滞水条件。根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