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通信网络基础实验报告.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通信网络基础实验
报告
学号
姓名:周道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实验班
指导老师:孙恩昌
1
目录
(一) 实验目的:2
(二) 实验设备3
(三) 实验内容3
(四) 停等式ARQ 简介3
(五) 发送端算法:3
(六) ARQ 性能:4
(七) 停等式ARQ链路利用率4
(八) 有帧丢失时的传输效率5
(九)实验运行基本条件:5
(十)程序实现:5
程序共四个部分,首先必须给传输信号输入一个共同遵守的传输准则,即protocol.h5
发送端发送程序 (sender.c):10
接收端程序 (receiver.c):13
伪代码:15
(十一)参考文献16
( )
一 实验目的:
2
1. 理解数据链路层ARQ 协议的基本原理
2.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程序语言的实现能力
( )
二 实验设备
微型计算机、Visual6.0开发环境
( )
三 实验内容
利用所熟悉的语言实现停等式ARQ 协议
( ) ARQ
四 停等式 简介
停等式ARQ 的基本思想是在开始下一帧传送以前
发送端发出一个包后,等待ACK,收到ACK,再发下一个包,没有收到ACK、超时,重
发
重发时,如果ACK 不编号,因重复帧而回复的ACK,可能被错认为对其它帧的确认
( )
五 发送端算法:
3
(1)SN 0
(2)从高层接收数据,分配一个序号
(3)发送第SN 号帧
(4)等待接收端的确认信号
(5)给定时间内收到确认帧,如果RN SN,设RN 为SN,发送该SN 号帧
(6)给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确认帧,重复发送原SN 号帧
(7)RN 0
(8)接受到一个无错的、SN 序号等于RN 的帧,向上层递交该帧,RN 加1,在规定时间内,
向发送端回复一个带有RN 的帧
(六) ARQ 性能:
正确性(Correctness)
稳妥性(Safety):提交数据顺序、无重复
活动性(Liveness):持续送达
效率(Efficiency)
吞吐量:接收端向高层呈送帧的速率
时延:从发送端收到上层数据的第一个比特开始,到接收端将最后一个比特交付上层的时间
链路利用率:链路传输容量用于有效帧传送的比例
( ) ARQ
七 停等式 链路利用率
TD: 数据帧传输时间
TA: 确认帧传输时间
TP: 帧传播时间
S: 无差错传输时差
E: 链路利用率
4
( )
八 有帧丢失时的传输效率
P:帧错误/丢失概率
发送成功需要帧数X 的概率分布
P (X 1) 1-p
P (X 2) 2g P(1-P)
⋯
参数为1-p 的几何分布 (定义 1)
X: 发送成功需要的平均帧数
(九)实验运行基本条件:
该实验必须在LINUX 的gcc操作环境下使用,否则程序会出错。而选择LINUX操作系统的
原因在于LINUX系统较WINDOWS系统稳定。
(十)程序实现:
程序共四个部分,首先必须给传输信号输入一个共同遵守的传输
准则,即protocol.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ath.h
#include time.h
#define MAX_PKT 12
#define BUF_SIZE 18
5
#define ServerIP
#define inc(k) if (k MAX_SEQ) k k + 1; else k 0
typedef unsigned int seq_nr;
//typedef enum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