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市场营销考试重点》.doc

发布:2015-12-17约1.9万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际市场营销学考试知识点 概论 选择、填空 从企业微观经济分析:市场=消费者(顾客)+购买力+欲望(需求) 市场营销不等于推销,推销以产品为中心,而营销以顾客为中心。 市场营销的内容: 1.人类的各种需要和欲望是市场营销的出发点。 2.市场交换是市场营销职能的核心。(选择) 3.市场营销的交换职能不断发展变化。 在实现市场交换中,市场营销克服一系列障碍,即空间障碍、时间障碍、信息障碍、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差异的障碍、商品所有权让渡的障碍。 国际市场营销学与国际贸易学比较 共同点:两者都是在国家之间商品、技术、资本、劳务的交换经济活动 区别点在于:国际市场营销的主体为企业,国际贸易学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或地区)。 战后时期,主要西方国家的出口依存度都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 1992年12月31日起,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把世界各国和地区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进行分类: 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其他国家 国际市场商品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SITC)分为:有形商品、无形商品,有形商品细分为十大类,无形商品细分为九项。 生产与交换的国际化,集中反应在商品国际化、技术国际化、劳务国际化、资本国际化、资本国际化等方面企业国际化经营就是以商品国际化为核心,全方位的从事国际市场营销活动。 商品国际化的含义:1.商品生产与市场国际化 2.商品国际化在经济国际化中的地位。 技术国际化是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技术国际化表现在从事技术成果最终环节的国际化转移到研究与开发初始环节的国际化。 世界服务输出包括:对外工程承包、对外劳务合作、国际旅游等。 世界银行将服务输出按其性质分为两类: 1.要素性服务,即劳动力的输出 2.非要素性服务 市场营销学的形成: 从历史上看,市场营销学最早出现在美国 从时间上看,市场营销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 市场营销学的核心概念就是交换,营销管理就是需求管理。 韦尔达指出经济学的效用可分为形态、时间、场所和持有效用,制造是创造形态效用,营销则是创造时间、场所和持有效用。 市场营销学形成过程中出现过的生产导向观念:生产导向观念、推销导向观念、市场导向观念、社会生态平衡导向观念。 1957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麦克基里特提出了市场营销观念。 1960年尤金·麦卡锡在《基础市场营销学》中提出了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概念,他认为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包括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目标市场市场营销组合。 麦卡锡的4P”组合有:产品、价格、地点、促销。 市场细分是确定目标市场的重要手段,市场细分的核心是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行为的差异性。 消费行为研究消费者行为研究是企业市场营销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研究主体消费者 研究对象消费者购买商品的行为 研究的基本内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市场营销被定义为通过交换过程来满足需要的人类活动,包括了如下领域: 1.营利性的企业市场营销 2.商品领域和商品要素领域的市场营销 3.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的营销(交换) 4.社会文化活动领域的营销(交换)活动 名解 国际市场营销:指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送往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消费者的市场经营活动过程。它是商品交换的市场营销职能从国内到世界市场的延伸 国际贸易结构:指国际贸易中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构成及其比重和相互关系。 资本国际化:指国际直接投资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的趋势。 市场细分化:根据消费者需求特点、消费行为的差异性,将消费者的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种类分片市场的过程。 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在寻找、购买、使用和评价其期望能满足自己需要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国际市场营销学:是基础市场营销的应用和发展,是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在全球营销的市场观念指导下,从事国际商品交换活动的经验总结。 简答 国际市场营销的特点? 答:1.国际市场容量大,竞争激烈 2.经营复杂 3.手段多变 4.风险大 5.难度大 (手段多变的选择:国际市场的参加者,包括出口企业、跨国公司,各种名目的贸易集团和经济一体化组织,不同经济制度国家的行政干预,有关团体、政治力量和社会公众的影响。市场经营活动和市场竞争受着经济的、政治的、行政的、法律的各种手段制约。) 技术国际化为什么是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答:1.当代科技涉及领域广泛,积极参与科技领域的国际分工,发展技术贸易已成为各国共识。 2.当代科技研制费用剧增,国际科技的合作交流成为客观需要。 3.当代科技开发周期大大缩短,大量的先进技术与专利为国际技术贸易打下物质基础。 论述 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形成与发展的阶段? 答: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