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预压地基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堆水预压 真空预压施工工艺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量测真空度 * 第一部分 预压地基法 * 概述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预压法又称排水固结法,指直接在天然地基或在设置有袋状砂井、塑料排水带等竖向排水体的地基上,利用建筑物本身重量分级逐渐加载或在建筑物建造前在场地先行加载预压,使土体中孔隙水排出,提前完成土体固结沉降,逐步增加地基强度的一种软土地基加固方法 。 系统构成 处理对象 预压法适用于处理各类淤泥质土、淤泥及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预压荷载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因为施加预压荷载后才能引起地基土的排水固结。 含水量及其丰富的软弱地基。 道路,仓库,罐体,飞机跑道,港口等大面积软土地基。 原理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地基固结 排水 沙井或塑料排水板 细而密 饱和地基土 排水路径 堆载预压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分类: 单级加载;多级加载 自重预压;加荷预压;加水预压 正常预压;超载预压(沉降严格限制的建筑) 加载速率: 由地基土的强度决定,大部分为分级加载(40%,60%,80%,100%,120%) 堆载材料: 土,石等任何材料,由实际现场决定 排水系统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平面布置设计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竖向排水体平面布置 竖向排水体直径和间距主要根据土的固结性质和施工期限的要求确定。排水体的截面尺寸取决于能否及时排水,直径过小,施工困难;直径过大,并不能明显增加固结速率。为达到同样的固结度,缩短排水体间距比增加排水体直径效果要好,即井径和井间距的关系是“细而密”比“粗而稀”好。 一般地,普通砂井直径为300~500mm,袋装砂井直径为70~120mm。塑料排水带的当量换算直径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l l 三角形排列 正方形排列 砂井 l l 竖向排水体的间距l通常按井径比n确定,一般普通砂井的间距可按n=6~8选用,塑料排水带或袋状砂井的间距可按n=15~22选用。 为简化计算,将其有效排水范围均简化为等效圆,则竖井的有效排水直径和竖井间距l的关系为: 等边三角形排列时: 正方形排列时 : 砂垫层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地表砂垫层设计 在竖向排水体顶部应铺设排水砂垫层,以保证地基固结过程排出的水能够顺利地通过砂垫层迅速排出,使受压土层的固结能够正常进行,以利于提高地基处理效果,缩短固结时间。 a. 垫层材料 垫层材料宜采用透水性良好的中粗砂,粘粒含量不宜大于3%,砂料中可混有少量粒径小于50mm砾石。 b. 垫层厚度 排水砂垫层的厚度首先应满足地基对其排水能力的要求;其次,当地基表面承载力很低时,砂垫层还应具备持力层的功能,以承担施工机械荷载。陆上施工时,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0.5m;水下施工时,一般为1m。砂垫层的宽度应大于堆载宽度或建筑物底宽。并伸出竖向排水体外边线2倍竖向排水体直径。在砂料贫乏地区,可采用连通竖向排水体的纵、横砂沟代替整片砂垫层。 真空预压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真空堆载联合预压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施工工艺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竖向排水体施工 水平垫层 加载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水平砂垫层施工 a. 若地基表面承载力较高,能承载一般运输机械时,可采用分堆摊铺法。即先堆成若干砂堆,再采用机械或人工摊平; b. 当地基表面承载力不足时,可采用顺序推进摊铺法; c. 若地基表面很软,可先在地基表面铺设筋网层,再铺设砂垫层; d. 如果对超软弱地基表面采取了加强措施,但承载力仍不足以负担一般机械的压力时,可采用人工或轻便机械顺序推进铺设砂垫层。 不论采用何种施工方法,都应避免对软土表层的过大扰动,以免造成砂和淤泥混合,影响垫层的排水效果。另外,在铺设砂垫层时,应清除干净砂井顶面的淤泥或其他杂物,以利砂井排水。 沙井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排水带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加载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2 处理原则和方法分类 竖井地基,最大变形每天不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