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与判断选择.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名词解释与判断选择
一、 名词解释
1. 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个体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3. 兴趣:是在探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
4. 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5. 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记忆所发生的干扰作用
6.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7.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注意可以被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8. 智力: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把智力定义为是“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和实践性能力之间所达成的一种平衡”;另一位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则认为智力“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特定文化和社会环境是很有价值的”。
9. 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由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10. 最近发展区:是指个体不能独立完成但在有能力的教师或伙伴的帮助下就能完成的学习任务范围。
11.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12. 直觉思维:是指没有完整的传统逻辑过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13. 具体化: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拓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
14. 直接思维:是指没有完整的传统逻辑过程,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和突然领悟的思维
15. 定势: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16. 人格: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17. 情绪: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18. 情绪性:一种未分化的、一般的情绪唤醒状态,也常常把它作为恐惧来看待。
19. 感受性:对刺激的感受能力。
20. 超感知力:不凭感觉器官即可获得直觉经验的特异现象。
21. 气质:那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二、判断题,选择
1. 心理学的对象①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 ②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③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行为是指机体的任何外显的,可观察的的反应或动作。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中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一般定义为对外部和内部刺激的觉知。
2.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学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件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3. 心理学派别的基本情况总览
学派名称及期限 主要人物 研究对象 基本论点
构造主义
1879-1900 冯特、铁钦纳 意识的结构 意识内容可以分解为感觉、意向、激情三要素。
机能主义
1890-1930 杜威、詹姆斯 意识的功能 意识体验的适应性目的要比结构更重要。
格式塔心理学
1912-1940 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 意识的组织 意识、体验和知觉大于部分之和。
行为主义
1913-至今 华生、斯金纳 环境对人和动物、外显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只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
精神分析学派
1900-至今 弗洛伊德 决定行为的无意识因素 儿童时期的无意识经验是人格特征和心理障碍的根源。
认知心理学
1950-至今 奈瑟、西蒙、皮亚杰 思维等复杂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需要了解人如何获取、储存和加工信息。
人本主义心理学
1950-至今 罗杰斯、马斯洛 人类所独有的特殊经验 人是自主的理性动物,具有自我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
4. 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脑是心理活动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
5. 第一信号系统:食物;第二信号系统:想法。
6.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它是由细胞体和胞体发出的树突及轴突两部分组成的。
7.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些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接触的区域叫做突触。(轴突的作用:连接神经元)它是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构成。
8.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大脑皮层及其覆盖着的边缘系统和基底神经组成。大脑皮层从前到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
额叶的后半部:运动性言语中枢,又称“布洛卡区”
颞叶的后半部:听觉性言语中枢,又称“温尔尼克区”
视觉皮层:处于枕叶中,在大脑的正后方,它与图像的接受与解释有关。左视觉皮层与右视野有关,右视觉皮层与左视野有关。
听觉皮层:位于颞叶,其左边处理来自右边的声音,右边处理来自左边的声音。
嗅觉:位于颞叶,右嗅觉皮层处理来自右鼻孔的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