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二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1《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学案:第1章-静电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2.知道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3.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及元电荷的概念.
一、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
[导学探究] (1)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何种电荷?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何种电荷?使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电的原因是什么?
图1
(2)如图1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撑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片是闭合的.
①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片有什么变化?
②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片又有什么变化?
③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
(3)带正电的物体A与不带电的物体B接触,使物体B带上了什么电荷?在这个过程中电荷是如何转移的?
答案 (1)玻璃棒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上的电子向丝绸上转移,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毛皮上的电子向橡胶棒转移,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
(2)①C移近导体A,两侧金属箔片都张开;
②金属箔片仍张开,但张角变小;
③A、B接触,金属箔片都闭合.
(3)正电荷,在这个过程中,有电子从物体B转移到物体A,物体B所带电子数减少,因此带正电.
[知识梳理] 电荷及三种起电方式
(1)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即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其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
①摩擦起电: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于是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②接触起电:一个带电物体接触另一个导体,电荷会转移到这个导体上,使这个导体也带电.
③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这种现象叫做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感应起电.
[即学即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证明正电荷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上.(×)
(2)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3)带正电的物体A与不带电的物体B接触后,电子由B转移到A上,B将带正电.(√)
(4)带正电的物体C靠近不带电的枕形导体AB,如图2所示,A端将带正电,B端带负电.(×)
图2
二、电荷守恒定律
[导学探究] 在摩擦起电过程中,一个物体带上了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上了负电荷,该过程是否创造了电荷?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会增多或减少吗?
答案 摩擦起电的过程并没有创造电荷.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知识梳理]
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2.电荷守恒定律另一表述是: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即学即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原来不带电的丝绸和玻璃棒相互摩擦后分别带上了异种电荷,说明通过摩擦可以创造电荷.(×)
(2)在一定条件下正、负电荷可以产生和湮灭,但仍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3)带负电的绝缘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该小球的负电几乎为零,可见小球上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三、元电荷
[导学探究] (1)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吗?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4×10-19 C吗?
(2)电子和质子就是元电荷吗?
答案 (1)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是任意的,它只能是1.60×10-19 C的整数倍.由于4×10-19 C是1.60×10-19 C的2.5倍,所以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能是4×10-19 C.
(2)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不是物质;电子和质子是实实在在的粒子,不是元电荷.
[知识梳理]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C表示.
2.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用e表示.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e ,或者是e的整数倍.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在我们的计算中,可取e=1.60×10-19 C.
[特别提醒]
①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而不是实物粒子,元电荷无正、负之分.
②虽然质子、电子的电荷量等于元电荷,但不能说质子、电子是元电荷.
③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e之比,叫做电子的比荷.
[即学即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电子的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库仑通过实验测出的.(×)
(2)元电荷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