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舟山市船舶工业发展的对策研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舟山市船舶工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区域物流]
王文静 约8129字
[摘 要]舟山具有发展船舶工业的良好条件和雄厚产业基础,在新的形势下,舟山的船舶工业应该在做强做精上下工夫,以提高船舶工业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集聚,实现舟山船舶工业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舟山;船舶工业;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U6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061-04
舟山发展船舶工业的自然、环境资源极为丰富。进入21世纪以来,舟山抢抓全球船舶工业重心东移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深水良港多、海岸线长等地理优势,着力打造船舶修造产业基地,船舶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浙江省最大、中国重要、国际知名的船舶工业基地。当前,舟山的船舶工业已有一定的规模,未来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做强做精和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为此,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如何做强做精舟山船舶工业谈些想法。
1 做强做精舟山船舶工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
船舶工业既是为交通航运、海洋开发和海防建设提供主要装备的战略产业,又以其广泛的产业关联度,影响和带动着冶金、机械、电子、化工等100多个行业,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同时,其又是航天、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自动化等多种学科最新技术成果应用的理想领域。许多临海国家,在实现本国工业化过程中,都把船舶工业作为“重中之重”,大大地加快了工业化进程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1.1 从当前舟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做强做精船舶工业十分必要
一是做强做精船舶工业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内容。2009年,舟山船舶工业总产值为432.4亿元,是2005年的7.4倍,比2008年增长35.5%,占全省船舶工业总产值的59%,产业规模全省第一;占舟山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3%,居工业各行业之首。船舶完工量356万载重吨,新船订单914万载重吨,2009年年底手持船舶订单2089万载重吨。全市船配产值达到31.1亿元,同比增长54.3%,增幅接近造船产值增幅。实践表明,加快发展船舶工业是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的重中之重。随着海洋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港口物流、水水中转、远洋运输等临港产业迅猛发展,往来舟山的船舶特别是大中型船舶日益增多,也迫切需要一个强大的船舶工业作为支撑。二是发展船舶工业是舟山转型升级和缓解就业的重要举措。船舶工业的产业关联度非常大,船舶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了舟山海洋工业发展水平,带动了全市船舶机械配件、海运及船舶交易等产业的同步发展,优化了工业结构,吸引了大批技术人才,有力地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随着渔民转产转业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舟山市的就业压力增大,做精做强船舶工业可以大量吸纳社会劳动力,缓解当地的就业压力。三是发展船舶工业是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合作与交流的客观需要。从现代国际港口的发展来看,国际航运中心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水域、陆域、广阔的经济腹地和配套的铁路、公路、空中运输体系外,同时还必须有强大的航运保障条件,其中配置规模相当的修船基地,为到港船舶提供维修保障是现代国际港口重要和必备条件之一。这就给在长三角城市中港航资源最有优势的舟山带来了契机。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浙江省港航强省战略以及浙江海洋发展带的实施,迫切需要舟山做强做精船舶工业,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港航强省服务。
1.2 从舟山资源优势和现有基础来看,做强做精船舶工业完全可能
一是拥有沿海其他地区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舟山位于我国南北航线中点,是南北海运与长江水道“T”型交汇口的要冲;面临日本、韩国以及东北亚环太平洋经济带,可与世界各大港口通航,是西太平洋航运网络的重要枢纽;境内的佛渡航道、双峙航道和虾峙门航道是我国通航条件最好的航道,东南亚各国每年从中东、南美、澳洲运送油料和矿砂的大型船舶大都从这些航道通过,具备了发展船舶工业的区位优势。二是拥有众多可供建造大型船坞的天然良港优势。全市港口资源丰富,具备了发展船舶工业的资源优势。适宜开发建港的岸线总长1538千米,其中水深10米以上岸线183千米,水深25米以上岸线82.5千米。航道众多,4条主航道可直接通向国内沿海地区及亚太地区的各大港口城市,深水航道数量超过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港。港池面积约1000多平方千米,水深12~30米,大大超过鹿特丹港5~22米的深度。可供大型船舶锚泊使用的水面119平方千米,可同时容纳数千艘万吨级以上船舶锚泊。三是拥有比较完善的船舶工业体系优势。船舶工业是舟山的主导产业,现已基本形成了集船舶设计、船舶建造、船舶修理、船用配件制造、船舶及船用品交易于一体的产业体系。目前,全市拥有50余座万吨级以上船台和30余座万吨级以上修造船坞,其中,5万吨级以上船台9座,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