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东城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高三历史 2017.1
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016年是殷墟妇好墓考古发现40周年,首都博物馆为此举办了《王后母亲女将》展览。该墓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468件。由此可以推论出殷商时期
A.农业落后,未出现青铜农具 B.技术进步,青铜器品种多样
C.战争频繁,武器均用青铜铸造 D.社会发展,广泛使用青铜制品
2.《诗经》、《楚辞》既是中华文学宝库的瑰宝,也可以作为研究当时社会经济的第一手材料。《诗经》中出现了135种植物,《楚辞》中出现了100种植物。其中“稻”“黍”等作物两者都有记录。由此可以推论出
A.经济重心已移至长江流域B.“稻”“黍”等作物已经广泛种植
C.外来高产农作物大量引入D.《楚辞》成书时间略早于《诗经》
3.《史记》记载:“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以上政策实施于图1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图1
4.《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政府处理经济问题“最下者与之争(与民争利)。”下列政策体现“与之争”的是
①“工商食官”②盐铁官营③均田制④市易法
A. ①② B.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5.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里写道:“中国最伟大、最富创造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生在兵连祸接的时代,即完成政治统一之前。”下列思想属于“这一时代”的是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6.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二十四节气最早定于历法的是公元前104年制定的《太初(汉武帝年号)历》。当时的中枢权力体系为
A B
C D
7.《滇南本草》(成书于1436年)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是明朝两部医药著作。《滇南本草》的一个版本中有“玉米须”的记载,有学者据此推断玉米在哥伦布1492年到达美洲之前就为中国人所知。而该书的另一版本中出现了“《本草纲目》曰”的字样。由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A.玉米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就已经传入中国西南
B.《本草纲目》是中国最早记载玉米药用价值的著作
C.《滇南本草》书中参考了《本草纲目》的部分内容
D.《滇南本草》不应作为研究玉米传入中国的第一手材料
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下列作品中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阎立本《步辇图》 B.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C.米友仁《云山图》 D.杨柳青年画《五子夺莲》
9.《清代学术概论》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指出:“此战之后……海禁既开,所谓西学者输入
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 B.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的资本输出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0.1873年,对外国使臣朝见清朝皇帝时不行跪拜之礼,有官员认为:“彼本不知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为何事,而我必欲其强行五伦之礼,是犹聚犬马豕羊于一堂也。”这体现了
A.主动变革的积极心态 B.平等友好的外交观念
C.天朝上国式自我安慰 D.独立自主的国家意识
11.某同学对中国近代一人物总结了三个要点,即“宣扬自由民主”、“翻译外国书籍”、“赞成改良道路”。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A.魏源 B.洪仁玕 C.李鸿章D.严复
12.甲午战争后,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1898年,他创办机器纺纱厂,取名“大生”,源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
A.托古改制的策略 B.实业救国的志向
C.民主共和的追求 D.节制资本的主张
13.某一事件爆发后,天津《大公报》发表《闻评》评论:“粤乱甫平,川乱旋起;川乱未已,鄂乱又生。乱机之伏,几如遍地火星,随处可触发。”这一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
14.据陈云手稿记载,遵义会议作出决定:
A.确定了毛泽东的最高领导地位 B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