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留守少年厌学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附表1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案例报告
文章题目: 一例留守少年厌学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姓 名:邵欢然
身份证号
所在省市:江西省南昌市
所在单位: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阳明学校
一例留守少年厌学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阳明学校 邵欢然
【摘要】王蒙(化名),男,14周岁。在校八年级学生,因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寄养在外祖父母家,加之学业考试的失败、代养人的责备、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缺少父母的关爱等方面的原因体验到挫折感,一方面精神颓废、自卑,另一方面对老师、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人际关系紧张,从而萌发厌学逃学情绪,甚至想退学,心理问题严重。心理咨询师对其使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和阳性强化法。同时经过咨询师与家长、老师的沟通,使求助者焦虑、逆反、沮丧等情绪得以松弛。能正确对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显著提高,与他人相处较和谐,对生活抱有乐观的态度,达到了心理咨询的目标。
【关键词】留守少年 厌学 严重心理问题 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 阳性强化法
一、一般资料
(一)求助者资料
王蒙(化名),男,14周岁,某中学八年级学生。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无重大躯体性疾病。
(二)求助者家庭情况
独子,父母均为工人,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在家很受宠爱。12岁时父母下岗后,为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到另一城市打工,他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经询问调查,父母身体健康,无人格、精神上的异常,家族中无精神病史。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近两个月来情绪时而低落,时而烦躁焦虑,易激惹,觉得被别人看不起,气愤时想痛哭却只抽噎,对自己的学习现状非常不满意,想退学跟随父母去打工。
个人陈述:我以前学习蛮努力,成绩很好,刚读初一时,爸爸妈妈先后下岗了,没办法,他们就去外地谋生,把我寄养在外祖父母家,他们只是偶尔打个电话回来,去年过年也没回来。
他们外出打工很辛苦,每个月只给我400元生活费,我寄住在姥姥家,被舅舅舅妈瞧不起,我感觉自己是大家的负担。别人的父母双休日都会带他们出去郊游、吃“肯德基”、看电影,我却只能呆在家里。课间休息与同学聊天都没有共同的话题,干脆一个人呆着,生怕别人瞧不起我。课堂上老师提问,我答不出,有同学笑话我,我下课就找他麻烦,甚至动手打了他。老师很严厉地训斥我,我气得掉眼泪,现在同学也不敢理我,他们都看不起我 ,因而上次学校组织秋游我也不愿参加。
在学校很没有劲,上课听不进去,注意力不集中,心慌意乱,现在干什么都没兴趣。进入初二第一次月考,成绩下降,姥爷说我笨,不是读书的材料,以后考不上大学,不如当初读个技校,早点工作,养家赚钱。他说的话让我很烦躁。后来几次都没考好,我很焦虑。自己也想改变成绩不好的状况,但是发现虽然用功了,但考试成绩还是不理想,而且自己的努力也没有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肯定,想让爸爸出钱上个补习班,可是他们又不在身边,别的同学学习不懂的时候还可以问问爸爸,我却不能。后来上课听不懂干脆就不听,作业不会做就不做,考试卷稍难一点就不写。老师也找过我谈话,但我就是听不进去。有几次还顶撞了科任老师。
在学校没有朋友,回到“家”又没人可聊天,很郁闷,这种状态有两个多月了,自己很想摆脱目前的状况,想退学跟爸妈去打工。不知道该怎么办,听说学校有心理咨询室,就想找个人诉说烦恼,寻求帮助。
三、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的反映
咨询师的观察:课间前来咨询时,特意要求回避其他教师,求助者来咨询室时,衣饰整齐,提及父母时,语气凄凉,眼神忧郁,神情紧张,情绪十分低落,话少,常常陷入沉默,言语不是很流畅,思维反应缓慢,说话吞吞吐吐的,对咨询师有一种不信任的感觉。自知力较完整,对自己的情绪现状有一定的认识,心理过程协调一致,逻辑思维正常,思想略显偏激。两个多月来对初二学习生活不适应,找不到人倾诉,成绩不理想。
班主任的反映:求助者刚入学时,学习比较认真,上课也较专心,作业都能完成,但从七年级下学期起,他的成绩越来越差,又缺乏必要的辅导,成绩在班级里属于中等偏下,他非常自卑,也越来越不认真学习了,上课时漫不经心,或睡觉或低头做小动作,经常不完成作业,考试题目稍难就交白卷,无论老师怎么批评就是屡教不改。与同学关系也较疏远。一次同学动了他的文具盒,他很严肃地告诉同学:“不要动我的东西。”同学随口说了一句:“一个破盒子,有什么了不起,我还不稀罕呢!”他觉得同学侮辱了他,上去就打,把同学打得鼻血直流。老师说他,他还不乐意。课堂上也有好几次因为一点小事与科任老师发生冲突,因影响同学上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