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红九年制学校集体备课实施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一历史备课组工作交流
一年的时光在紧张、忙碌而又有序的的工作中转瞬即逝,而新的学期即将开始。回顾这一年来,我们高一历史组九位老师真诚合作,共同收获。其中,老教师积极发挥骨干带头作用,而两位新教师李红和张桂满老师的加入更给我们的高一历史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和高素质的学科知识,真正做到了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深入研究课程,集体备课,共同提升,收获颇多。一年来的感触很多,今天主要将我们的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给各位领导和老师汇报一下。
首先,备课组在统一教学目标和要求,统一进度,统一教材知识点和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集体备课。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必须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努力创建高效课堂、人本课堂、自主课堂。仅仅靠个人的奋斗是不够的,必须抓实集体备课,用集体的智慧提高课堂效率。 并且原先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就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每个老师教授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有差异,学生从高一到高三,随着老师的变更,学生教材的知识点在不断变化,在复习时学生要对教材重新划一遍,重新再背知识点,给学生高三的复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为避免这种现象,从开学起,我们高一历史备课组就做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在未来的三年里,这一届三十六个班的每一个学生的历史课本基础知识和知识结构都是一致的。这既是高目标,高要求,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每周的集体备课都是通过两次来完成。
第一次是在周一的上午一二节,主要研究下周的教学内容,讨论教材,分析教材的单元体系,分析每课的重难点,每节课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因为只有教师熟悉、吃透教材才能更好地驾御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因此中心发言人即主备人一般都是由陈华英、陈华丽、徐丽娟等老教师承担。在每一单元新课开始前,由主备人做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分析研究教材,科学处理教材,对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化;第二,构建既符合课标要求,又适应学生实际的历史教学内容体系;第三,谈谈备课思路和自己的教学设计,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发言反复讨论,争取探究出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轮的集体备课在教材知识点、知识结构和教学设计的处理上最终达成一致。然后是新老教师搭配,两人一课,依据这次的集体备课,编制学案。承担备课任务的教师严格按备课计划,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在周三之前把下周的学案编制复印出来。
我们的第二次集体备课室在周四上午一二节,针对这两节的学案进行反复讨论。讨论预习案的设计,启发引导语言的设计,课堂流程的设计,重难点的处理,课堂提升问题是否合理以及对练习题目的研究等。在备课探讨时,组内教师做到用心听,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每位教师都毫无保留的说出自己的观点。经过这次讨论后的学案才能定稿,印刷使用。我觉得这真正实现了教师间的合作探究,提高了整体的备课质量和教学质量。
其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从大处的教育意义上说,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创造型人才,教师自身应该是创造型的,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从教师的自身出发,现在各级教学能手、教学成果的评选及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依据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首先统一了认识,强化了这一观念。我们高一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得益于陈华丽老师,她一直是我们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行者,探索者。在市教研室提出“四环节双循环大课堂”教学流程
显示全部